返回

第2306章 划时代的发明(第一更,求订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306章 划时代的发明(第一更,求订阅) (第2/3页)

富燃,富燃预燃室驱动燃料泵,富氧预燃室驱动液氧泵,再将废气同推进剂一起注入燃烧室燃烧,在这种循环中全部推进剂流量都参与燃烧驱动涡轮泵,故称为全流量循环。

    这种循环的热力学效率是最高的,但相对而言,发动机也是最复杂的。

    得益另一个世界自带宣传效应的“星箭”,让李毅安对猛禽发动机有一定的了解,而它正是第一个投入使用的全流量循环发动机。

    早在15年前,李毅安就提出这一概念,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正是按照他提供的技术路径,一点点的进行研究,并且在今年取得了成功。

    其实,他提出的并不仅仅只是概念,从最初选择甲烷作为燃料开始,SEA的火箭技术,就注定走上一条与苏联的煤油机、美国的液氧机截然不同的道路。

    从另一个世界的经验来看——最终煤油也好,液氧也罢,都会归于甲烷。

    无它,甲烷的优势太多了。

    从重量上来说,每升液氧可以燃烧煤油是0.52升、液态甲烷是0.73升、液氢是2.7升。也就是说同样体积的液氧,液氢的燃料罐是煤油的5倍左右,液态甲烷罐却只比煤油罐大40%,而液氢罐则是液态甲烷罐的3.7倍。总之甲烷燃料罐的体积更加接近煤油的燃料罐体积,可以更小更轻,更小的燃料罐就有更轻的火箭。

    从衡量所有火箭发动机效率的标准的“比冲”来说,单位时间内消耗单位推进剂所产生的推力,比冲越高,干同样的事燃料消耗越少,所以比冲越高越好。煤油发动机比冲可以达到370秒,甲烷发动机为459秒,液氢发动机可以达到532秒。

    而且因为温度相近,甲烷罐和液氧罐可以使用共底储箱、减轻火箭重量,而液氢和液氧的温度差距很大,以至于液氧会让液氢沸腾、液氢会让液氧凝固。

    再加上甲烷就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可以很便宜,与火箭成本相比的话,几乎相当于不要钱。

    所以,这些年靠着在甲烷发动机上的深耕,终于有了终极收获——全流量循环发动机!

    有了它,

    那么距离火箭回收还遥远吗?

    看着这份简单的报告,李毅安不禁充满了期待。

    “可回收式火箭……”

    又一次拿起这份简短的报告,李毅安的神情中充满了期待,轻声说:

    “好吧,太空是我的了!”

    没有人听到他在说什么,但他知道,在这场太空竞赛之中,SEA基本上已经处于不败之地了。

    甚至李毅安都忍不住在那里规划起了下一步要做什么。首先是要实现火箭的可回收,然后呢?

    就是对星链进行研究。

    “可惜,智能手机还没有取得突破,要不然的,倒是可以考虑星链了……”

    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是现在提前进行相应的研究总是没错的,这些年SEA的科技进入飞速,靠的是什么?

    不就是靠的这种提前研究吗?

    而在这个过程中,李毅安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充当引路人的角色,有时候,这个引路人也会在一些技术细节上给予一些提醒。

    比如在液晶显示器上,虽然早在二十年前,李毅安就拿出了“特丽珑技术”,靠着特丽珑显像管优良的画质,以TCL、长虹为代表的SEA电视机制造商,成功的全世界攻城掠地。

    但是李毅安并没有忘记液晶,液晶概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