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297章 我南洋自有国情在(第一更,求订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297章 我南洋自有国情在(第一更,求订阅) (第2/3页)

峰时期,出口对其经济的重要性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汽车、电子产品的出口,带动了国内的钢铁、机械、化工、零部件等无数上下游产业的繁荣,创造了大量就业,并推动了技术革新。

    但是SEA的出口,并不是什么鞋子、服装、箱包之类的可替代产品,而是高附加值制成品,自从石油危机爆发以来,SEA汽车以省油、耐用、性价比高的优势,迅速占领全球市场。

    在电子产品上来说,从特丽珑电视、节能空调、电冰箱为代表的家电,以及半导体和计算机部件风靡世界。

    至于精密机械:蔡司、凤凰等的相机、复印机等,也是市场的主流产品。

    这些不可替代产品,基本上不会受到货币升值的压力,因为这种升值是有限的,是10%到20%,而不是50%,甚至100%。

    为什么广场协议日元升值对日本产业造成的冲击那么大?

    因为日元的币值翻了一两倍,在这种情况下,不冲击他,冲击谁?

    而相比之下,作为广场协议签字国的德国,受到的影响就是……几乎没有影响。

    当时美国贸易逆差的主要对象是日本和西德,因此协议的核心目的是促使美元对日元和马克有序贬值,而对应的就是日元和马克对美元升值。

    协议前:大约1美元兑2.84德国马克。协议后:五国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大量抛售美元,买入马克和日元。

    升值结果: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马克大幅升值,汇率达到1美元兑1.94马克左右。马克对美元升值了约46%,幅度非常惊人。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的出口产品凭借是量身定制的专业机械、高端汽车和化工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相对较低。即使马克升值、产品变贵,国际客户因为其无可替代的质量和技术,仍然愿意购买。

    所以凭借着以质量为主的出口结构以及稳健的经济金融体系,西德成功地将升值的挑战转化为产业升级的动力,避免了资产泡沫,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

    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前车之鉴,李毅安才会在几年前,授意央行开始实施货币升值——因为,你主动升值,总好过被逼着在短期内升值。

    像马克虽然实现了“软着陆”,但或多或少的都对经济造成了冲击,因为升值的太快。幸亏德国央行稳健,再加上出口结构不同,才让德国躲过一劫。

    有了日本和德国的教训,李毅安当然知道应该怎么做。摸着他们过河就行。

    “……货币升值关键在于“适度”与“稳定”:缓慢、稳健的升值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而快速、剧烈的升值则会对出口部门造成毁灭性打击,引发经济动荡。所以,我们才会采用缓慢升值的方式,”

    听着父亲解释,李奕轩想了一下,问道:

    “那么,父亲,央行的最终目标是多少?”

    “嗯,这个问题很复杂,央行希望维持的汇率是1美元兑1.5南元左右,但是考虑到种种因素,大概率会在1.3-1.4南元。”

    稍微想了一下,李毅安又解释道:

    “而且,这次货币升值,除了缓解与他国贸易争端之外,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我们需要通过货币升值来调整产业结构。”

    李奕轩注意到父亲提到的是“我们”,于是他想了一下说道:

    “父亲,你指的是自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