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智者的弊病和解决的方法 (第2/3页)
翌日,清晨。
主考房内。
一位位大儒,皆是自房内走出。
贡院的主考房,从建造之初,设计的便极为宽广。
就是便于考官们,在主持府试、会试时,能够休息良好。
毕竟。
引动人道文脉,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哪怕有七位大儒,也需要轮替班,才能够保持文脉投影的稳定。
冯济民,昨晚已经休息了一夜。
和其余几个昨晚休息的同仁,此刻舒展了一下筋骨,诵读了一刻钟,各自的儒道本经。
精神提振之后。
便是来到主考房的正厅内。
此时此刻。
正厅之中。
以吴志远为首,昨晚三位负责值守的大儒。
此时此刻,表情却都是有些古怪。
正厅内,同样也有文脉投影用的石碑。
并且,和贡院中各个考场的石碑不同。
这一枚石碑,既能够映照出考生们的经义场成绩。
在策论试开始后。
也能够映照出,各个考生所著的策论内容。
毕竟。
在大周的府试,乃至更进一步的会试中。
考官们,更多只是维持人道文脉投影的工具人而已。
他们并不会负责阅卷。
在考试结束后。
策论卷,会直接封名,通过人道文脉的投影,传送到江南州首府【江南府】的州文脉之地。
由那里的江南州大儒们,进行汇总阅卷,给出评分。
所以。
在南康贡院这边负责监考的考官们,也没有太多约束。
可以直接看到策论的内容。
反正,他们也不会影响到阅卷的最终成绩。
而吴志远三人,表情古怪的原因,也正来自于此。
经过昨日傍晚,加一个晚上。
不少才思敏捷的学生。
已经完成了他们的策论初稿。
在过去值夜的那一晚。
吴志远他们,也都是看了不少儒生的卷子。
怎么说呢。
有些大失所望。
尤其是在经义场,出了顾长生这一个满分后。
虽然嘴上没有说。
但不管是冯济民、吴志远这两位,早就和顾长生有些交情的大儒。
还是那些,尚未见过顾长生,但此刻对顾长生也是印象深刻,好感颇佳的南康府大儒。
对接下来的策论场,或多或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