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百五十一章 纠纠少年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百五十一章 纠纠少年郎 (第2/3页)

面临的麻烦就不仅仅是学术之争,而是信仰之争,要流血的。你回去跟王儒说一句,一定要小心!”

    黛玉几乎是挑明了其中的凶险,那老仆拱手应诺,随即便退了出去。

    宝玉眉头不展,问道:“这里是京城,难道他们还敢胡来不成?”

    “那你可就小看这些人的疯狂了,宝二哥还记得二叔在浙江的遭遇了吗?”

    经贾琮一提醒,宝玉就想起了自家老爹从浙江回京时的狼狈。

    堂堂一省提学,皇妃之父,武勋国公府的二老爷,差点就死在运河上了。

    学术之争最多打打嘴皮子,信仰之争那是会要命的。

    贾琮也意识到了这件事的严重性,收起了看热闹的心情,神色凝重的跟贾十一耳语几句,就让其去寻人了。

    ……

    二十八位大儒割发明志,欲与理学学阀做切割,并发出论道战书,这件事只一夜就彻底发酵,在京城传的沸沸扬扬。

    这个时候,没人再说抬棺进谏还有革新科举的事了。

    因为那些准备科举的举子们傻了眼,就昨夜王大儒等人爆出的蝇营狗苟之事,让他们对理学产生了质疑。

    嘴上喊着天道公义,底下却行蝇营狗苟之事,这样的学问,还有必要学吗?

    年轻的仕子们茫然了,愤怒了。

    他们觉得西林、晋党、蜀党等利益集团背叛了圣道,背叛了孔圣人。

    得亏八月十四是休沐日,要不然京城都要死上几个出身西林等学阀的党人。

    就算如此,迷茫而又愤怒的仕子儒生依旧早早聚集在了一起,他们在用烂菜叶臭鸡蛋给学阀党人们送上了一份中秋大礼,在其府邸的围墙上写满了讽刺谩骂的诗词,最后高喊着除奸贼、护圣道的口号,涌到了大夏门外……

    监国太子刘弘亲切的召见了仕子儒生的代表,安抚他们的情绪。

    在听到学子们很迷茫,不知该何去何从时,他将麻烦丢到了贾琮的身上。

    “你们中有不少人收到荣国府的诗会邀请了吧?他是文魁星下凡,不妨去问问他的看法……”

    太子爷高见啊!

    这事去问六元及第的文魁星,简直再合适不过了。

    于是乎,一群人浩浩荡荡,继续高喊着除奸贼护圣道的口号往宁荣街方向赶去。

    当贾琮走出大门查看情况时,负责守门的两个老仆都吓呆了。

    贾琮也是无力吐槽,来就来吧,喊的口号也不改一改。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家出了奸贼哩!

    原本定在下午才开始的诗会,不得已提前了一个多时辰。

    好在园子面积不小,要不然真装不下这么多的人。

    黛玉让人去贺家请宝钗过来,贾琮则是与宝玉招呼着众人自侧门入园。

    中秋时节,这座皇家园林红枫随风动,繁华迷人眼。

    亭台水榭,无不令众人惊叹。

    原本迷茫烦躁的内心被美景触动,渐渐平息下来。

    这会也没人去看什么请帖不请帖的,来都来了,那就是荣国府的客人。

    老太太听说一下子来了近两千人的仕子文人,那是既头疼又高兴。

    向来喜欢读书种子的政老爷更是亲自喊来了管家,郑重嘱咐,一定不能失了贾家的体面。

    “让人去各大酒楼,茶点酒菜一个都不能少,一定要保质保量的送到家里来。还有,去东府、林家、薛家借人,今日一定要让这群仕子们尽兴而归……”

    ……

    诗会嘛,吟诗作赋那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今日似乎大家伙都没什么精神头,思路都被昨夜的事给堵塞了。

    “文魁君,我等不知还该不该再继续学儒,不知何为儒,还请文魁君教我!”

    代表众人提出这个疑问的,贾琮还真认识。

    这人是国子监有名的才子,名叫马文才。

    这人乃官宦之家,其父在开封府担任府同知,元祐八年还在祥符县县令任上时,正值黄河大水。

    其父治水安民有功,便荫其入国子监读书。

    马文才还吃过贾琮与黛玉大婚的喜酒,当初这人的一首贺喜词,令满座之宾喝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