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百三十一章 承天命 立誓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五百三十一章 承天命 立誓言 (第3/3页)

拟科举之制,包括规范教育用书。

    圣人之言到底是什么意思,千百年来各家之言多有不同。

    但科举实施至今,早就有了完善而严格的制度。以官方的名义重新解释圣人之言,并规范教育用书以及科举制度,这就是要终结各家学派各自为政,彻底掌握话语权。

    这道内阁钧旨在贾政这个忠心国朝的人来看,重大却也正确。

    但在那些私心大于公心的人来说,这跟掘了他们的祖坟一样。

    晚膳还没吃完,荣国府的万事通包打听二狗就送来了最新的消息。

    京城炸了!

    正确的说,京城的仕林炸了锅,有人甚至不顾宵禁,集结要去宫门前静坐。

    “这不是胡闹吗?朝政大政,与他们何干?”

    政老爷闻言就要出去,毕竟他如今是都察院的二把手,主持国朝言官事。

    就算朝廷的政策有问题,那也是他们这些言官的事,这群不在朝的仕林儒生添什么乱?

    一旁的宝玉却一把拉住了老爹的胳膊:“父亲,此事没这么简单……您想啊,内阁的钧旨才发,就有数百儒生集结起来向朝廷施压,这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吗?依儿子看,背后之人怕是了不得啊!”

    嗯?

    荣禧堂的大小人无不侧目,宝二爷现在越来越厉害了!

    贾琮冲其竖起了大拇指,不愧是心思通透的宝二爷,如今对于舆论战的理解,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水平了,只一眼就看清了这件事的本质。

    他赞了一声后问道:“宝二哥对这件事是什么看法?”

    “无他,大相公欲行秦皇策,有人不愿意罢了。”

    秦皇最大的功绩是什么?大一统!

    无论是政治上还是文化上,甚至是百姓民生。

    在宝玉看来,这道内阁钧旨的目的,就是为文化上的统一奠定基础。

    圣人之言已经历经千年,恐怕圣人当初的意思早就被各家学派歪曲的不成样子了。

    如果朝廷能够最大程度上还原圣人的原本之意,这绝对是一件好事。

    有人不愿意,那是因为朝廷要打破他们对文化的垄断。

    而这些前去向朝廷施压的儒生,或许是真的忧心儒门,但更多的怕是被人给利用了。

    贾琮再次竖起大拇指,宝玉的成长真是入眼可见。

    不过这也不奇怪,宝玉主持新闻司这么久,平日里跟人在报纸上打嘴仗,早就见惯了那些动辄圣人言的文人。

    忧国忧民者有之,伪君子亦是不少。

    宝玉可太清楚内阁的这道钧旨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了,这将是一场不见血的恶战,而且绝对打的惊天动地的那种。

    “父亲,不急于一时。这才只是个开始,您看着吧,这要不闹个一两年,那才奇怪!”

    政老爷还没有弄清楚儿子的意思,不过见贾琮在一旁点头附和,怔怔的盯着宝玉。

    “为父为何听不懂,宝玉你仔细说说……”

    “好了,你们父子一会再去好好探讨。明日就是琮哥儿的大日子,咱们还是继续说明日迎亲的事吧!”

    老太太打断了父子俩的谈话,她瞪了二儿子一眼。

    一惊一乍,还没乖孙宝玉镇定。

    说实话,这还真是冤枉了政老爷。

    在政老爷看来,外甥女贵为公主,大婚自有宗正寺与礼部操心。

    他这个二叔外加舅舅,只要跟那些来贺的宾客吃酒闲聊看热闹就行,有什么好商量的。

    作为都察院的二把手,右都御史贾大人就该操心国朝大政,为大夏皇朝献出自己的余生……

    不过那个他动不动拿大棍拿宝玉的儿子,如今似乎比他还要厉害啊!

    要不,今晚放下父亲的威严,好好去请教一番?

    在众人商量明日贾琮大婚之事,政老爷盯着宝玉琢磨了许久,最后小声跟其说道:“一会回去,你好好与为父讲讲……”

    月票推荐票

    感谢Barrister的打赏!

    今晚就先更到这里,明日继续,晚安!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