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百一十六章 打一棒子给颗枣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五百一十六章 打一棒子给颗枣子 (第3/3页)

要退,我也不知该推给谁!”

    有人苦恼的道出了他的烦忧,附和之人几乎占了大半的朝臣。

    这个问题就是内阁的几位大学士,大夏的财神爷林如海都觉得难办,奉天殿中又一次陷入了诡异的沉寂。

    这时却见贾琮这个异类挤了进来,咧嘴笑了。

    “嘿,这有什么难办的,有名录的该怎么退就怎么退,已经找不到原先主人的,没有继承人的,交给当地的官衙就是。这几年皇庄、官田都在施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这些田纳入官田,由朝廷统一分给无地的百姓……”

    嗯?

    林如海的眼睛一亮,抚须微笑。

    原来如此!

    皇帝隐忍多年,原来是在这里等着。

    徐青藤清丈田亩时,从士绅勋贵手中抠出来的地基本上都划入了官田,然后由朝廷统一划分,分给了无地的百姓。

    此次借机废除投献,又从士绅勋贵手中抠出一部分地来,基本上就可以将集中的土地重新夺回,再次分田,完美的让陷入土地危机的大夏从危机边缘拉了回来。

    土地国有,采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好计策,好计策啊!

    ……

    大朝会一直开到了午时结束,不但群臣早就饿得前胸贴后背,就是皇帝老爷自己都觉得饥饿难忍。

    贾琮溜达到勤政殿时,宫人正给皇帝摆饭。

    “你小子可真会挑时间……给这小子摆桌饭,别把咱们贾寺卿饿坏了。”

    把群臣玩坏的皇帝这会心情很好,吩咐宫人去御膳房取来饭食,还要来了一壶美酒,美滋滋的跟贾琮对饮起来。

    “朕今日总算是出了一口恶气!”

    贾琮举杯高呼万岁,拍着龙屁道:“吾皇圣明,泽被苍生!天下子民皆要感谢吾皇之恩,一改千年之痼疾,解万民之苦难!”

    皇权下乡,绝对是要记入史册的千年大政。

    至此,中原王朝将再也不会出现圣旨不出京城的沉疴痼疾,百姓们也不会有冤不得伸,被恶绅劣吏欺压家破人亡了。

    当然了,今日只是起了一个头,等到解决了皇权下乡的问题,朝廷就可以向吏治之疾动刀子……

    “陛下,臣觉得,接下来该改一改百官的俸禄问题了。打一棒子后,总要给一把枣子暖暖臣子的心,您说是不是?”

    贾琮可不是专门跑来蹭饭的,他这会跑来奉天殿,是有正事要说的。

    皇帝老爷今日出气归出气,百官今日受的气不会记在皇帝老爷的头上,但绝对会记在引发此事的林姐姐……或者说,是贾、林两家的头上。

    投献之风为何会盛行,一来是利益所致,但底层的原因,是读书科举这事是真的费银子。

    除了本身家中有钱的人,书生赶考,那一次不是攒上好几年的银子,才能去县城、府城,甚至是京城考试。

    他们想尽办法去捞银子,目的就是想有优渥的读书环境,这一点是谁都不能推脱的原因。

    就算考上了进士当了官,八品也好,七品也罢,就算是考中状元进了翰林院,朝廷给的俸禄最多够一家子嚼用。

    甚至留京的官员,连个像样的房子都租不起。

    长安居大不易,这句话不是说着玩的。

    京城的房子真是贵的离谱!

    而朝廷制定的俸禄制度,是开国时就定下的。

    百年来物价跌跌涨涨,如今的物价,比之开国时要贵上不少。而官员的俸禄,从来就没变过。

    所以,贾琮此时提出的涨薪建议,皇帝还真的听进去了。

    皇帝端起饭来,一边吃着一边细细思索。

    按照当下的薪俸制度,勋贵是真的不缺钱,但文官就穷了许多。

    许多京官就算当了十年的官,都不一定能买得起一座宅子。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官至三品礼部侍郎的海刚峰,要不是皇帝赐下一座宅子,这老倌还租住在人员混杂的南城边。

    “你小子说的对,是该涨一涨了……”

    月票推荐票

    今晚就先更到这里,明日继续,晚安!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