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四十六章 赦大老爷回来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四十六章 赦大老爷回来了! (第2/3页)

说道:“既如此,本伯就交给你们一个任务。你们互相学习,文学武,武学文。年前再比一场,怎么样?”

    “好主意!”

    “是啊,我觉得我们有机会赢的。”

    “不好不好,我不想学什么之乎者也……”

    牛牛兄话刚说了一半脑瓜子上就挨了一巴掌,正要发火就听到了老牛的声音。

    “兔崽子不知好歹,这么好的机会你要是错过了,这个冬天你就在歪脖子树上吊着吧!”

    牛继宗向这群少年书生拱手说道:“老夫这孙儿是个憨人,劳烦诸位多多包涵。他要是不认真学,诸位只管打骂。镇国公府的藏书楼,无论是什么时间,诸位皆可入内。”

    ……

    在朝中的老大人看来,少年郎的攻防战实际上打的很幼稚。

    但偏偏是这场幼稚的比试过后,不管是英国公张岳、镇国府的牛继宗等人,还是内阁六部的阁老、堂官,纷纷看出了其背后的影响。

    自前唐开始,文武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

    朝堂中已经很少出现世人常说的文武双全之人,要不然老爷子也不会把徐晋如此的看重。

    二圣也不求人人都能像徐晋那样文安邦武定国,只求朝中的官员能做到各尽其职不拖后腿。

    毕竟前朝能以夷狄入中国,说到底是前宋时那帮子文官打压武将到了变态的程度。

    什么都不懂,还喜欢微操瞎指挥。

    皇帝听闻这群少年定下了新的计划,打算在相互学习之后,年前再比一场,圣心大悦。

    不但赐下诸多赏赐,更是专门让老公爷在都督府开辟了专门的校场,为这群少年郎提供便利。

    接下来的几天,铁网山似乎成了少年郎的学堂,每日里天刚亮都会呼啦啦的骑马跑去山林间,相互切磋比试……

    而贾琮则失去了轻松的时光,因为他还得想办法给赦大老爷忽悠来合适的雇佣兵。

    “伯爷,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下官觉得倭人最好,高丽人次之,至于鞑靼人,下官不看好。”

    礼部主客清吏司郎中聂朝仪将手中的公文呈了上来,贾琮听完了这位熟悉各藩的老手对这件事的看法,点了点头。

    不过倭人也好,高丽人也罢,实际上都不在贾琮的第一选项之内。

    “倭国内乱,这会各藩都打成了狗脑子,便是能凑出一两万的人马,估计也都是凑数换咱们火器的,不堪用。至于高丽,呵……凑数当当炮灰还行,主力兵马决不能用高丽棒子,我怕战事一开,他们跑的比兔子还快。”

    嗯?棒子真有可能跑得比兔子还快!

    贾琮大致看完了聂朝仪与各藩使臣先前的谈判记录,吩咐道:“聂郎中继续跟他们谈着吧,不必给他们脸。不是咱们求着他们出兵相助,而是陛下下旨,他们来也得来,不来也得来。告诉高丽使臣,再敢提什么长白山,靖王殿下会去‘请’他们国主来京城过年!”

    要说大夏的这些藩国,除了琉球以外,余者都是各怀鬼胎。

    特别是高丽,此国真是让人一言难尽。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当初太祖爷的不征之国给了他们勇气,竟敢一次次在天朝的底线反复横跳。

    要不是大夏现在最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南北两条战线上,靖王刘怡早就带着麾下铁骑越过鸭绿江,去他们王城过年了。

    聂朝仪也对高丽使臣的狮子大开口很是气愤,他应道:“下官明白,那雇佣军的主力伯爷怎么打算的?”

    “再等等,等前往安北都护府传旨的人回来……”

    “哦?伯爷是打算让瓦剌……安北都护府的骑兵南下?”

    贾琮点了点头:“有这个打算,就是不知道阿罗太会不会识时务。虽说草原骑兵并不是很适合南疆丛林的战斗,但他们的战力绝对要高于倭国与高丽的废物。”

    “伯爷说的是,下官曾想过应了鞑靼人的条件,不过想到安北都护府那边的问题,没敢应承此事。”

    瓦剌与鞑靼可以说是相互制约,除非阿罗太跟随夷澜归顺天朝,否则就不能给鞑靼壮大实力的机会。

    贾琮刷刷写了一道手令,交给了聂朝仪:“你继续吊着高丽与倭国,等安北都护府的消息传回来后,咱们再看看怎么定。”

    ……

    围猎进行的很顺利,原本定好的半月之期一转眼只剩三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