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41章 奔向月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41章 奔向月球 (第3/3页)

方案。

    比传统氢氧燃料轻了一半,推力大了两倍有余。

    这些燃料足以支持月神号,满载下往返月球一次。

    就是这样的技术地球掌握的国度,也不超过一手之数。

    国力,技术稍差的,依然只能采用传统的燃料推进方式。

    赵立冬安静在控制室中等待,预计13个小时后,月神号就能抵达月球。

    此时,月球上。

    宽阔的平原上,一座又一座的工厂,通过裹着厚厚保护层的管道连接在一起。

    每一座工厂都裹着银白色的保护层,工厂外围,一片片光伏板面向太阳,随太阳而动。

    月球环境极其恶劣,虽然没有自然风暴,飞沙走石,但太阳风暴,昼夜温差,微薄至极的大气,都是月球工厂需要面临的极大挑战。

    工厂中心的地下,这里已经被机器人暴力挖掘出一个巨大的空间,建起了巨大的地下建筑。

    建筑最中心处,是神华一号运送而来的核聚变反应炉,与成套的发电机组。

    月球之上,唯有将重要设施建在地下,才能保证长久的安全。

    此时核聚变反应炉在机器人的操控下,一步步启动。

    月球的低引力,微薄气压,丝毫没有影响核聚变的启动。

    随着激光点火,温度急剧攀升,直到第一次聚变产生,月球基地,终于迎来了庞大的电力供给。

    依靠太阳能光伏电能,终究无法满足,大规模开采月球资源的需求。

    核聚变庞大电力的供给下,这一片工厂区,终于全面启动。

    所有机器人排着队将电池充满。

    充沛电力下,钻孔型机器人,在月球地下,全功率作业,后面的机器人跟着铺设超导线缆。

    将核聚变的庞大电力,输送到方圆百里的周边电力节点。

    地面上,第一批充满电力的采矿机器人,大规模涌出,直奔已经探明的矿点。

    大规模开采月球原矿。

    部分巨型机器人,大刀阔斧的在周边开辟道路,填埋陨坑。

    如这片工厂集中地,在月球静海区,还有五座。

    随着核聚变发电站的启动,马力全开的作业。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