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八十五章 权臣的气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百八十五章 权臣的气势 (第3/3页)

起张煌言,道:“今日之事错综复杂,怪不得玄著兄,就象钱大人从开始便是亲历者,也不免误会,就更不用说了玄著兄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张煌言还不觉得什么,让同坐一排的钱肃乐老脸一红。

    要知道,之前骂得吴争最凶的,就是钱肃乐。

    如今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虽说吴争也有僭越之举,但事出有因。

    固然律法严苛,但此时谁还真正按律法行事。

    真要按律法,监国不是监国,重臣不是重臣,这朝廷也就不存在了。

    所谓事急从权,就是这个道理。

    而这时,已经交待完一切的董应第却大呼起“冤枉”来。

    他坚决否认,是他安排了这场刺杀。

    只有他和行凶者心里清楚,这次行刺吴争,真不是他的意思和安排。

    同时董应第更明白,如果摊上行刺之罪,他真没有活的希望了。

    从监国一到场他就看明白了,殿下比任何人都在乎吴争的生死,这让他想起绍兴府曾经的传言,他明白,今日唯一的生机,就是将自己摘出行刺之事。

    除了行刺,他的罪行就只有假传监国谕令,别的都可推说是误会。

    但问题是,他没有任何可以指认杀手的证据。

    经过仔细盘问,一无所获。

    朱媺娖征询吴争意见。

    吴争仅回答了一个字,“杀!”

    刑不上士大夫,在今日不好使了。

    当然,刑不上士大夫,指得不是谋反罪。

    而如今吴争已经是朝廷钦封的候爵,行刺重罪不在赦免之列。

    不仅如此,董应第还涉及率军引发火拼,致使两军伤者上百人,这样的罪,恐怕在崇祯朝,也不在赦免之列。

    董应第甚至没有得到再审的权利,在哀求声中,被当场处决。

    在场数千人,无一人为其说项、求情。

    不说形势逼人,而就人脉而言,董应第确实也没有什么可值一提的。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