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各方妥协 (第2/3页)
千户所起,朝廷可曾经拨付过饷银、军粮,杭州城防御,朝廷可拨付过一两?其它不说,单就战时,重金悬赏敢死之人,就耗费十万两之巨,战后抚恤、赏赐,高达七、八十万两之多,张大人可否要一一核算清楚?只要朝廷担下七万大军所耗,吴争可以将杭州、嘉兴两府赋税权交还给朝廷。”
张国维点点头,他明白吴争所说不假,吴争“搜刮”得银子确实不少,可真要具体到七万大军的抚恤和赏赐,那就不见得多了。
收编降军,靠大义是不行的,那得真金白银地砸。
否则谁替你卖命?
别说什么忠诚、大义,这样的人有,可世间最多的是普通人,趋利避害,见风使舵。
谁强就投谁,谁弱就抛弃谁,谁对他们好就忠于谁,谁克扣他们饷银就视谁为寇仇。
当兵吃粮,拿饷卖命,这是自古以来天经地义之事。
而收编降军,那更是需要砸钱之事。
但说到杭州、嘉兴二府赋税,这又得另说,这二府新附,各县此时的县官及以下官员,大部分还是清廷任命的官员,其中一部分甚至还是明臣降清,又再降回来的官员。
短短不足一月的时间,换得过来吗?
没有时间去整治、更换,府衙的政令能下得去?
下去之后能被执行?
赋税怎么上来?
为啥自古以来,对于新附之地要采取免税一至三年,因为你就是想不免,你也收不到啊。
不如就大方点,免了!
所以,钱肃乐的指责听起来是这么回事,但实际上,就是无理取闹。
“吴争,钱大人也是随口一说,别往心里去。”不得不说,张国维的性子确实好,历经三朝之人,棱角都磨光了,一水儿的老好人。
果然,张国维的话引得钱肃乐不满,“张玉笥,你的意思是钱某信口胡说?”
张国维愕然,有点下不来台。
吴争有些恼了,回头冲钱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