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后记(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后记(二) (第2/3页)

朝堂一片哗然!

    这结果既在意料中,又在意料之外。

    人们甚至不明白这对舅甥是如何做到的,因为玄武王和白虎王根本没插手。

    心情最复杂的莫过于英武帝了。

    皇城兵变时,他并非没有能力力挽狂澜,可是他没有,而是顺水推舟,下了废太子和禅位于十二皇子的诏书。

    走到这一步,他也始料未及。

    想来都是他的错:若不是他强召十二皇子进京,若是十二皇子回来后想再离开时他放手。若是他不让十二皇子进入军中,若是……

    可他却不肯认错,他想道,都怪太子沉不住气。

    世间事都是如此,往往不经意一个举动,其影响却深远。

    比如。若是当年秦霖潜入郑家,一刀把紫兰郡主给杀了,就没有后面创建安国、缔结“吉祥之盟”、南下迎娶郡主这些事了。——杀了人他还走得了?

    再比如,若是当年秦霖掳走紫兰郡主后,永平帝乾纲独断、任意妄为时。他没有及时登基上位,那大靖将会是什么情形?群雄割据,连年征战是肯定的。

    甚至再追远些,永平帝当年若没有抄了张家,还会有后来的玄武王和白虎王吗?

    恐怕不会有。

    张板栗和郑葫芦就算入了军,也未必会有这样的成就,小葱入军更是笑谈;黄豆照样会中进士,也仅此而已;大苞谷则更不会成为靖海大将军;小苞谷恐怕连生都不会生出来,因为他听说玄武老王妃在大苞谷之后,本不准备再生了,可是思念被狼叼走的儿子,才又生了小苞谷。

    所以说,世事难料!

    他本是一心保太子的,甚至为此将张贵妃放了五年,第六年才宠幸她;秦晔出生后,又特意纵容娇惯他,便是希望他做个逍遥王爷,谁知秦旷却帮弟弟逃去海外,这就是命!

    仔细思索今日局面:十二皇子正当少年,又狠辣果决,有他当年风采;而秦旷当了三十年太子,变得谨慎、犹疑,这次便是受人挑唆,才导致这结果。若他登基,怕是要杀个血流成河,才能安心……

    权衡利弊,他最终下了废太子的诏书。

    至于他为何会禅位,那是他经此事后悚然惊觉:自己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