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星空中的一道璀璨划痕 (第2/3页)
而最不会影响到地球的就只有其他行星的卫星了,比如木卫一木卫二,和土卫一到土卫六十几。
小的几十公里,大的比如木卫三,土卫六有五千多千米直径,质量是月球是几倍!再加上木卫二,海卫一,一个地球质量就来了。
到现在地球天文望远镜也无法看清在土星环的那个圈圈里面有多少的卫星,毕竟不是行星那么容易观测。
还有就是环绕太阳系的柯伊伯带陨石群,冥王星就是柯伊伯带陨石群中的一颗天体,但那里离太阳太远而且接近绝对零度,生物几乎很难在那生存。
而安宁的目标,十三亿公里外的土星。
火箭预计将在一天内持续加速到光速的百分之一,也就是每秒钟三千公里,然后经过二十个小时的航行后开始环绕土星引力反向推进减速。
这比科幻小说里的阶梯计划好用多了。
这期间这个三吨重的火箭将要消耗几千吨的固体燃料推进,随着越接近光速火箭的质量越大,可能消耗更多。
而航天火箭固体燃料成本在每千克十三万,就两万美元左右,每吨一亿多,几千亿……不过钱对安宁来说价钱已经没意义了。
送天问一火星探测器达到每秒十一千米的的长征五运载火箭八百五十吨,消耗燃料七百多吨,差距明显。
此时地球天文界一片哗然,六大射电望远镜有两个正对着观测,更有无数天文望远镜聚焦在太空的那一道长长的尘埃轨迹上。
那条轨迹是火箭向后喷射的质量散逸开来的废料和推进剂挥发的水雾,看上去像一道朝星空远方无限延伸的划痕。
这条划痕在平面上观看可能淡薄得不可见,但从天文望远镜的方位看去这些质量就会重叠,再经过电脑修复,观测到的样子就像丁达尔效应般梦幻。
一时间,圈内无数没离头的推测飞起,更有许多科研实验室经过计算仿佛看见了一条新的化学燃料压缩方式,因为那条火箭轨迹证明着可行。
他们更憧憬着化学推进在未来太空的前景,似乎对于核聚变都不再推崇,于此申请大量经费赌一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