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外向孤独症 (第3/3页)
是陈志航时。她同样不会失望。因为。她和杨思思的心理一样。觉得在陈志航的身上有利可图。结果。却把自己的性命送掉了。最后一人夏颖。是因为她和左天伦分手。夏颖同样需要依靠。而她觉得成熟的陈志航。是个事业有成的男人。可以为自己提供依靠。结果。却同样被陈志航约到天羽山杀死。有必要注意的是。陈志航一定侵犯了不止这三个女人。但是。陈志航之所以选择这三个女人杀死。是因为狂欢虐杀行为者。处在第一阶段的时候。是有规律性的。他只会选在在有山。且对方是制服状态下才杀死。而这三人。当时都符合他的需要。于是。只有这三人被杀死。随后。陈志航其实也想继续犯罪。甚至想进入第二阶段。只是。一场意外的车祸。让他不得不去了医院。这也多少保全了其他女人。”
“说了这么多。我希望大家注意一点。陈志航。一定是一个外向孤独症患者。”
外向孤独症。指某些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善于交际、有很好的人缘。看似“外向”。实则“孤独”。沒有可以倾诉内心情感的朋友。朋友不在身边的时候就会感觉到失落、不安、空虚。外向孤独症与医学上的“孤独症”截然不同。
他们所拥有的特点是诸如。在大家的面前总是喜笑颜开、快快乐乐非常幽默。这就是所谓的“外向”。相反的则是“内向”。这种人的内心情感往往很丰富。甚至是多愁善感。但他们不喜欢将之表现出來。不喜欢刻意地找人诉说。周围人也误以为他们内心很强大而沒有怎么关心他们。这就是所谓的“孤独”。这种人一般拥有多重性格。遇到什么样的人就会讲什麽样的话。能适应不同性格的交往对象。他们的朋友虽多。但沒有几个可以倾心相谈的。
我继续道:“下面是最关键的。我希望在坐的每一个警员都要注意。这会对抓捕陈志航非常有用。陈志航和卢少夫一样。都是从小因为各种原因。而产生自闭。但是陈志航通过自己强大的内心。将自闭伪装的很好。他从小就懂得很多道理。有时很神经。有时很镇静。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伤心。但不会被发现。安慰很多人。但自己却沒人安慰。自身的情绪很容易被别人的一句话、一个动作控制。渴望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朋友。会执着到底。却又自尊心极强。被人误认为外表自负。而他的依靠。一则。便是大山。二则。便是对制服的发泄。现在。陈志航已经暴露。很显然。在经历了卢少夫继承他犯罪之后。他应该已经进入了狂欢虐杀行为者的第二个阶段。就是沒有规律的阶段。我们无法通过路线图。來判断他要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犯罪。但是。我们现在有了他外向孤独症的心理摹写。就意味着。我们现在只要在两个方面找到答案。便可以找到陈志航的犯罪轨迹。”
“哪两个方面。”所有警察都摩拳擦掌。他们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把这个逍遥三年的犯罪者追拿归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