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48章一个大项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48章一个大项目 (第2/3页)

好理解。

    因为一个建筑公司参与项目投标,前期费用还是惊人,光制作标书这一项开支就要五、六万元,明知没有希望,还去浪费钱,只能说,这个人的脑子有问题。

    按规定,一个项目招标至少不能少于三家建筑公司竞标,由于无人报名参与竞标,柳万锋找了另外两家陪标,连同建工局,凑齐三家。

    所谓的陪标,这是建筑行业的一项潜规则。

    就是你有关系,可以确保把这个项目接下来,为凑足三家单位,你就找另二家建筑公司陪同你一起竞标,当然是走过场,给钱就行,一般的行情是五到十万元,具体多少,双方去谈,但大体是这个数。

    建工局虽然是央企,但也不能免俗,该遵守的游戏规则还是要遵守的。

    自然,建工局拿到这个项目。

    这个项目是建工局有史以来最大的项目。

    总部知道了,迅速发来了贺电,表示祝贺和表扬。

    当然,有关部门不仅奖励了这个项目,而且对发现洞的有功人员也进行了通报表扬和奖励,给予了五万元现金奖励。

    柳万锋见此也召开了一个表彰大会,对参与搜救的局职工和施工人员进行了表彰和奖励。

    在表彰决定中,柳万锋只字不提自己的名字。

    他认为没有必要。

    这次奖励,其实是含有感恩的成分在里面。

    如果没有他们的及时营救,他可能早就饿死在洞里了。

    所以这次奖励,柳万锋很大方。

    参与营救的局领导每人十万元,部门负责人五万元,一般人员一万元。

    当然,在制定奖励决定时,陈首明提出了异议,认为标准太高了。

    柳万锋笑着说:“你知道接一个项目营销费是多少吗?据我所知,营销费一般是工程总造价的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三,就按百分之一算,十五个亿的项目,它的营销费也有一千五百万。我们没有花一分钱营销费,就拿到了这个项目,靠的是什么?还不是靠大家发现了这个洞。与巨额的营销费相比,我们是真正花小钱,办大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