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木氏叛乱 (第3/3页)
出台了一项政策,这个政策就是对后世影响深远“改土归流”政策。
所谓的“改土归流”,就是消弱少数名族土官的权利,让朝廷任命的汉族官员,去管理少数民族地区。
说穿了,就有点像今天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政策,一把手永远属于我们汉人,二把手留给少数民族同胞。
所以我们不难看到,很多少数民族自治县,县长都是少数民族的人在当,但县委书记,绝对是汉人。
这样的政策最大的好处就是便于朝廷管理少数民族地区。也正是因为这项政策的出台,才使得清朝入主中原后,西藏、新疆、内蒙等地,一直没有脱离中央的管辖。
想到这里,我心里就暗暗决定,等我收复了滇西,老子就要施行“改土归流”,把那些不听令与朝廷调遣的土司,统统废掉。
……
虽然丽江木氏土司跟着藏人混了,但我并没有因为而畏惧,而是将大军驻守在鹤庆,然后派出侦查人员前往丽江摸底。
三天之后,侦查人员带回来了一张藏兵在丽江布防的军事地图。
我拿着地图看了一下,藏兵大都布防在丽江城东的河边,想在河边截杀明军。
鉴于这样,我就将大军分成了两路,一路由张昭带领,沿着茶马古道往西,从玉龙雪山迂回到丽江城中;另一路则由我亲自带领,从鹤庆直接向东奔赴丽江。
由于张昭行军之路迂回漫长,所以我将三千明军带到丽江城东的山上后,便没有再继续往前,而是等候张昭的到来。
明军将士伫立山头,俯身就能看见山下河边驻守的藏兵。
看到傻不拉几藏兵,明军如饥似渴的就想冲下去,马上杀光他们。
甚至有人跟我抱怨,说不必再等张昭,我们三千人就解决这些反贼。
看着如狼似虎的明军,我不由的就想起了当年沐英西征丽江时写下的诗篇:烽火狼烟照滇西,百战沙场碎铁衣。苍山何处埋忠骨,荡平蛮夷汉人居!
想到沐英这首边塞之作,我心中的热血瞬间就沸腾起来了,跟明军将士一样,我也想马上冲下去,手刃这些藏兵。
但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我不能凭借一时之快,而不顾手下兄弟们的安危,没有胜算的贸然出击。
所以我是一忍再忍,足足等了张昭两天时间。
两天之后,张昭大军抵达了玉龙雪山。
屯守在山梁上的明军见到张昭来了,根本没让我鼓动,一个个如狼似虎的,提刀就朝着山下的藏兵冲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