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胡地西风卷苍狼 第八十四章 自有青山埋忠骨(四) (第2/3页)
和遇到曹将军相同的感觉。
难道他也是这支军队的大将军?
陈老实畏惧的朝他身后看了一眼,看到那些明晃晃的盔甲和充满了煞气的刀枪,顿时偷偷地咽了口唾沫,然后缩缩脖子对那少年说到:
“这里,这里距离沙州城还有二十里。”
“二十里……”那少年嘴里轻轻念叨了两句,环顾四周,突然有露出一抹疑惑的神色。
“为何这里距离沙州城才仅仅二十里,却如此荒芜,就连行人都难以看见?难道你们沙州城的老百姓,都不出来种地的吗?”
原来他听陈老实说,这里距离沙州城仅仅只有二十里,却是一片荒无人烟的景象,不由得被吓了一跳。
如果不是遇到陈老实的话,他可能会以为这里距离沙州城还有几百里的路途,他们才刚刚走出大戈壁呢!
没错,这群人正是越过了吐蕃高原,刚刚才从大戈壁里面走出来的柴宗训等人。
原来那日收敛好了众多阵亡将士的骨灰,又稍微逗留了一日,做好万全的准备,柴宗训等人就一头走下高原,扎进了大戈壁之中。
大戈壁里的环境,远比想象中还要恶劣,不仅缺水,还常年飞沙走石,辛苦异常,如果没有木盖桑丹这匹识途的老马,柴宗训还真没把握从里面走出来。
而且幸亏他自己也多作了一手准备,在当初计划着要穿越吐蕃高原、进入大戈壁的时候,他就自己偷偷做了一只指南针,这指南针虽然没办法像梦中的世界那样先进,但基本的指示方向的功能,还是能够满足的。
在沙漠或戈壁地形中行走时,最大的困难就是没办法辨别方向,其实好多被困死在沙漠中的行人,原本都是有机会走出来的,但他们就是因为失去了方向感,走来走去一直在原地绕圈圈,最后丧失了信心,才精疲力竭的倒在沙漠之中。
如果有指南针的话,这些人就不会迷路,也不会丧失活下去的希望了。
柴宗训原本是想靠着这支指南针走出大戈壁的,但没想到在陇右吐蕃遇到了论悉伽这个“好人”,他不仅给自己赠送了大批的物资,还给自己找了个能在大戈壁里认路的向导。
因此这一趟大戈壁的路途虽然辛苦,但却没能让柴宗训感受到任何挫折,他们只是稍微显得有点儿疲惫,却还是顺顺利利的从戈壁中走出来了。
只是出来之后,才发现戈壁里面和戈壁外面似乎也没什么区别,除了绿化多一点儿,偶尔能看到水源之外,整个沙州,几乎“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
柴宗训甚至一度以为,自己等人在穿过大戈壁的时候方向出现了偏差,可能走到了通往玉门关的方向。
但直到遇到这个面相憨厚的老农,他才明白,自己等人并没有走错方向,只是这个沙州,实在是太荒凉了!
距离城池二十里远的地方,就已经荒无人烟,大片大片的良田被抛弃,田地里长满了野草,很多明显可以被猜到是用来引水的水渠,都塞满了淤泥,而且淤泥已经干涸,龟裂成一大片一大片,露出满目死气沉沉的暗黄色。
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要知道,若是放在汴梁城,别说是距离城池二十里,就算是距离城池两百里的地方,那也是纵横阡陌,稻禾青青,数不尽的农民在田地里忙忙碌碌,为着喜获一年的丰收,为着养家糊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劳作。
难道沙州城的军民,都不用吃粮食,还是他们有别的什么佳肴美味,可以替代田地里产出来的稻禾跟小麦?
柴宗训拿好奇的目光看向那名胆战心惊地“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