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胡地西风卷苍狼 第二十四章 此去西土无知己(四) (第2/3页)
回鹘和当时的羌人,所以张议潮就试图说服回鹘人,一起投靠大唐王朝的怀抱。
可回鹘人好不容易才获得了自由,哪里肯接受汉人的统治?再说了,他们和汉人在生活习性上有巨大的不同,他们习惯了游牧的生活,怎么可能去投靠汉人?
于是双方因为这件事,发生过好几次矛盾,最后闹得不欢而散,甚至产生了不少龌龊。
再后来,张议潮建立的归义军势力不断衰弱,统治的地盘也越来越少,回鹘人逐渐就产生了别样的心思。
他们觉得归义军横亘在西州回鹘与沙州回鹘之间,反倒是阻碍了回鹘人的统一,要想将两只回鹘人建立的势力联合起来,最好是能吞并归义军,使双方的地盘连接在一起。
于是回鹘人就渐渐开始了对归义军领地的蚕食,他们不断和归义军作战,先后抢走了甘、伊二州以及瓜州的大部分地盘,并将归义军的领地压缩到了只剩瓜、沙二州。
这也为后来景佑三年(公元1036年),李元昊率军灭亡归义军政权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所以这时候如果回鹘人得知,有一支汉人的军队试图穿过他们的领地,前往沙州与归义军的人汇合,你猜他们会不会放行?
相比而言,走渭州,穿越吐蕃这条线路,就要轻松多了。
之前已经说过,拢右吐蕃和汉人的关系一向不错,双方之间一直都有密切的来往。
事实上,拢右吐蕃就是在当年吐蕃分裂之后,一部分吐蕃人趁着大堂衰弱,无暇顾及陇右、河东等地区,从高原上搬迁下来而形成的。
这些吐蕃人融合了当地的汉族人,自建了政权,他们的生活习性受到汉人的影响,已经和汉族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他们甚至习惯了农耕渔猎,与汉人建立的割据势力进行着多方贸易。
无论是后晋、后汉、后周,还是后唐,都在当时和拢右吐蕃有着密切的贸易关系。
这些吐蕃人视财如命,是要给他们一定的好处,想要通过他们的地盘,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唯一稍微令人感到麻烦的,恐怕就是穿过拢右吐蕃之后,还得面对另一支吐蕃的势力——阿柴吐蕃了。
“阿柴”在吐蕃语中是“吐谷浑”的意思,阿柴吐蕃,其实就是当初的吐谷浑人的后裔建立的势力。
吐谷浑人是当初鲜卑慕容部的一支,他们从西晋时期开始,就迁徙到了如今的青海、祁连山脉一带。
他们和当地的吐蕃人逐渐融合,一直以部落的形式接受着吐蕃人的领导,直到后来吐蕃发生内乱,国内四分五裂,吐谷浑人才趁势而起,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势力。
这些吐谷浑人是标准的游牧民族,他们坚持以部落的形式存在,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这些人为了活命,无所不用其极,拿起马鞭的时候是牧民,放下马鞭的时候就是强盗,阻断丝绸之路的罪魁祸首,除了党项人之外,就要属他们了。
想从这些吐谷浑人的领地上通过,当然没那么容易。
但柴宗训同时也打听到,其实要想穿过吐蕃的边境,和归义军汇合,并不一定非要经过吐谷浑人的领地。
事实上,在位于阿柴吐蕃、沙州回鹘和归义军领地三者之间,有一大片都是属于“三不管”的地带。
这个三不管地带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因为这片区域属于一个大型的戈壁,水源稀少,动植物都难以存活,别说是人,就连最耐旱的骆驼,在这片区域中也无法生存。
二来则是因为无论是吐谷浑人、回鹘人,还是归义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