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章:抄家 (第2/3页)
。”李邦华示意他跟着,往总督府的签押房走去,“咱们到这边说话。”
吕道林当然只能跟着走,心中却不免有所疑惑,因为往日里漕督从不曾动问盐务。他来到签押房,见房里已经有两个人在座,认得其中一个,是总督府的首席幕僚高西平,另一个是个二十多岁的武官,脸生得很,穿着四品常服,不知是个什么来头。
吕道林跟高西平点点头坐下了,等着李邦华开口。
“吕使司,有几句话我想问一问。”李邦华说道,“今年两淮的盐税能收到多少?”
“这……”吕道林犹豫了片刻,终于还是答了:“大约八十万吧。”
“才八十万吗?”李邦华皱眉问道。
“李大人,这都是有据可查的,”吕道林将双手一摊。“
“天下盐引一共十个纲,每纲十五万引,你两淮独占两纲三十万引,每引折盐三百斤。”李邦华侃侃而谈,“每引窝本银六钱四厘,另税银三两,公使银三两,一共是六两六钱四厘,这是近两百万的银子,怎么会连一百万都收不上来?”
吕大临见李邦华如此内行,吃了一惊,辩解道:“每年的盐引,藩府都要分走一块,公使银子也不能真的按三两向盐商去收,毕竟人家现在都是自办运输。”
“自办运输吗?”李邦华揶揄的一笑,“像杜绍光和虞乐山这样的,一年给你多少钱,让你免了他们的公使银子?”
吕道林霍地站起身来,拱手道:“盐政上的事情,自有该管的巡盐御史,原不足为外人道。下官还有事情,要向下面的分司交代,这就先告辞了,唐突之处,请李大人包涵。”
他被李邦华问中了要害,辩无可辩,索性混赖起来,转身要走。
“吕道林,你急什么?”那位青年武官忽然开了口,“你下面盐城、扬州和淮阴三个分司的运副和运判,都已经被抓起来了,高邮和泰州的盐课提举司衙门也已经封了,你要去交代什么?”
吕道林双腿一软,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