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章:皇帝的夸耀 (第2/3页)
,除了守口如瓶之外,也是日日担心,直到现在才算放下了心。
其他的人,在被召进宫内的时候,已经知道了胜利的消息,但是详情却还不能了解,都急切的等待着万岁的宣示。
“史可法,你把奏疏给大家念一念吧。”
今天逢十,本来是不用上朝的,大臣们都是在家中被传旨的太监召集过来的。
按照崇祯的旨意,要召六部九卿全到,这其中就分出了大小九卿。
六部尚书加上左都御史、通政司使、大理寺卿,叫做大九卿。
太常寺卿、太仆寺卿、光禄寺卿、翰林学士、国子监祭酒这些职位,算作小九卿。
这些人里面,崇祯点名史可法这位兵部尚书,把这作为一种荣誉。
“是。”史可法躬身答应。
临时进宫带班的临淮侯李祖述,恭恭敬敬地从崇祯的御案上取过奏疏,转身走到大臣们的班列之前,交在史可法的手里。
史可法自己也还没有看过这篇奏疏,从李祖述的手里接过奏疏,先快速浏览了一遍,然后念了起来。
他的官话说得很好,抑扬顿挫,一字一句都让大家听得很明白。
这封奏疏是李邦华的幕僚高西平的手笔,但却是以驸马周世显的口吻和名义来下笔的,非如此不能把整个战役的过程说清楚。
奏疏说得很详细,从校场大营行祭开始说起,如何过江,如何在浦口大营、宝应县驻扎两晚,如何趁大雾袭破姚文昌的营盘,如何在第二天与长山兵联手,先后击败李化鲸、郑化龙和刘泽清,漕督李邦华及陈明熙如何夺占淮安全城,最后刘泽清是如何走投无路,就擒于柏天馥的大营之中的。
高西平的文笔不错,把整个过程说的非常明白,大臣们听到最后刘泽清就擒的时候,顾不得君前失仪,忍不住轰然叫好,向崇祯道喜之声又起。
像刘泽清这样恶名昭著的藩镇,文官们是深恶痛绝却又无可奈何,所以在剪除刘泽清这件事情上,他们是坚决站在皇帝这一边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