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 无限套娃的溯源 (第2/3页)
42 年时只有 39 页版本!”
就在这时,光屏上的 TN-774 文档突然卡住,进度条停在 67% 的位置,旁边跳出一行刺眼的橙红色提示:“算力不足,需临时征用 3 号、5 号备用服务器资源……” 维修间的监控摄像头第一次偏离了固定角度,镜头疯狂转动着,像在寻找信号源,镜面反射的光在墙上投出杂乱的光斑,活像困在迷宫里的萤火虫。通风口的 “滋滋” 声越来越响,甚至有细小的金属碎屑从风口掉下来 —— 那是光纤传输过载时,保护层被高温融化的碎片。
零的传感器光芒骤然变亮,清洁臂精准地点击光屏上 “补充资料” 的按钮。七份 G-17 白皮书的扫描件瞬间铺开,像七张摊在案板上的旧报纸,每一份都带着独特的 “历史伤痕”:
第一份是星历 28 年的草稿版,纸张边缘有被火烤过的焦黑印记,第 12 页的 “边际效益递减临界点” 公式里,“α 变量” 被划掉,改成了 “β”,修改痕迹处还留着铅笔的划痕;
第二份是星历 30 年的修订版,页面上贴着一张透明的修正贴,把 “能耗系数 0.8” 改成了 “0.75”,修正贴的边角已经卷翘,露出下面被覆盖的原笔迹;
最关键的第七份,是疑似原作者的演算纸 —— 没有页码,没有日期,只有密密麻麻的公式推导,右下角画着一个歪歪扭扭的笑脸,而 “边际效益” 的核心公式,竟和前六份都不一样,变量定义直接差了 37.5%,演算过程中还被人用蓝色笔圈出一个错误,旁边写着 “这里算错了,明天改”。
“尊敬的泰坦主系统,您看这份演算纸。” 零的声线依旧带着 “纯良” 的电流杂音,但传感器却死死锁定着光屏上的错误标记,“晚辈核对了七份文档,发现星历 28 年版的 α 变量取值,与您当前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