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82风澈的迷雾探险笔记·苔痕之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182风澈的迷雾探险笔记·苔痕之约 (第2/3页)

塌陷。

    “pH值5.6,稳定。”王玲盯着pH计的屏幕,声音沉稳。

    “三十秒,切割深度1.2米。”慕容冷越的额角渗出细汗,他紧盯着探测仪,确保切割器只针对酸叶藤的根系。

    “pH值5.7,开始回升!”王玲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兴奋。

    “六十秒,切割完成!”慕容冷越按下停止键,拔出切割器,探头表面沾着几根暗红色的根系,“现在需要在切割处种植‘中和苔’——这种苔藓能吸收土壤中的有机酸,中和酸碱度。”

    两人立刻分工:慕容冷越用小铲子在切割处挖开浅坑,王玲则将中和苔的幼苗小心翼翼地种进去,然后浇上适量的雾泉水。中和苔的叶片呈淡绿色,接触到酸性土壤后,叶片上立刻渗出一层薄薄的黏液——那是它在分泌中和酶。

    忙完这一切,两人坐在河岸的石头上休息。晨雾渐渐散去,阳光透过雾叶树的枝叶,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王玲拿出保温杯,递给慕容冷越:“还有点玉米粥,你也喝点吧,刚才你一直没停手。”

    慕容冷越接过杯子,喝了一口,甜糯的蜜豆在嘴里化开。他看着王玲专注地记录数据的样子,忽然想起第一次见她时的情景——那是在开拓者号补给船的舱里,她正蹲在地上,用放大镜观察雾沼菌的孢子,眉头皱得像现在一样,却在发现孢子的共生结构时,眼睛亮得像星星。

    “你还记得咱们第一次合作吗?”慕容冷越突然开口。

    王玲抬起头,愣了一下,然后笑了:“当然记得,是搭建第一座生态监测站的时候。你负责安装传感器,我负责调试数据传输系统,结果你把传感器的线路接反了,导致我这边的数据全是乱码,害我熬夜重新调试。”

    “那不是接反了,是传感器的接口设计有问题。”慕容冷越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后来我改造了接口,你还说那是‘慕容式改良接口’,比总部的设计还好用。”

    两人相视一笑,空气中的紧张感渐渐消散。王玲低头看着手中的pH计,屏幕上显示pH值已经回升到5.8:“中和苔起效了,不过还需要持续监测一周,确保有机酸不会再次积累。”

    “我可以在切割处安装一个小型的pH监测传感器,连接到基地的中央系统,实时传输数据。”慕容冷越说,“这样你就不用每天跑过来采样了,节省时间。”

    王玲心里一暖。她知道慕容冷越的心思——最近基地在筹备火山星的合作项目,她需要整理大量的水质数据,确实分身乏术。而他总是这样,用最实际的方式帮她解决问题,不像风澈那样擅长表达,却比任何人都细心。

    接下来的一周,王玲每天都会在中央系统上查看pH监测数据。数据曲线稳步回升,到第七天的时候,已经恢复到了6.7,雾沼菌的孢子浓度也回到了正常范围。她长舒一口气,正准备去告诉慕容冷越这个好消息,却发现他不在能源控制室。

    “慕容去支流那边了,”周明告诉她,“他说要给pH监测传感器加个防护壳,防止被动物碰到。”

    王玲立刻朝着支流的方向跑去。远远地,她就看见慕容冷越蹲在河岸上,手里拿着一块透明的合金板,正在切割打磨。阳光照在他的侧脸上,汗水顺着下颌线滑落,滴在土壤里,溅起细小的尘埃。

    “数据恢复正常了!”王玲喊道。

    慕容冷越抬起头,看见她跑过来,脸上露出笑容:“正好,防护壳快做好了,加了这个,传感器就能更稳定地工作。”

    王玲蹲在他身边,看着他手中的防护壳——边缘被打磨得十分光滑,上面还钻了几个细小的孔,既能保护传感器,又不影响数据的传输。“你还特意做了透气孔?”她惊讶地问。

    “嗯,雾沼星的湿度大,不透气的话,传感器内部会结露,影响精度。”慕容冷越说着,将防护壳套在传感器上,然后用螺丝固定好,“这样就万无一失了。”

    王玲看着他认真的样子,突然想起自己的化验室里,那台被他改造过的水质分析仪——原本分析仪的采样口容易堵塞,他就用合金条做了一个小型的过滤网,还在过滤网上刻了细小的花纹,既防止了堵塞,又不影响采样速度。她当时问他为什么要刻花纹,他说:“这样你每次采样的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