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考验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考验一 (第2/3页)

‘齐物论’。道家认为‘道’之分化两极,有善必有恶。道不可名,不可见,但无所不在,无所不含。无边,无际,无穷,无限,无终,无极。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太极为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家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二元对立的世界。天地,乾坤,是非,对错,善恶,喜悲,成败,得失,福祸,凶吉……这种二元对立,就像太极的阴阳,互相对立,互相转化,互相依存,无限循环。这就是反者道之动的道理,也是道的规律。

    “在庄子看来,没有贫,就没有富。也正是贫富差距的存在,才让人产生了贪婪之心。而在阶级方面,没有贵,就没有贱,这种人为树立的观念造成了阶级间的歧视。同理,没有圣人,就不会出现大盗。正是因为一些人抢占了道德的至高点,以自己的观念去约束别人,才会出现许多有“道德缺陷”的大盗。

    “此外文中庄子还举出了两个例子。

    “第一个是小偷的例子。世间的聪明人为了防备开箱、掏袋、撬柜的小偷,他们会绑紧绳子,加固锁子。但是盗贼一到来,会顺手背着箱子、扛起柜子、挑着布袋溜走,他们还唯恐绳子和锁子不够坚固。聪明人所做的一切最后不过是拱手让人。而圣人为了公平,制造了斗斛来量谷物、制造了市秤来称东西,制造了印章方便通信,为了教化百姓宣扬仁义。但是大盗连通斗斛、市秤、印章甚至仁义都一连偷走,据为己有。

    “第二个例子直接点名当时窃国大盗——齐国的田成子。齐国本来是姜太公的后裔当诸侯,而田成子杀了齐国君主就盗取了齐国,田成子不仅连齐国也盗窃了,连前一套领导班子留下的法规也一并偷取。他的后代在齐国经历了十二世,号称为齐。到了齐威王,他祖上是大盗,至他那时候又摇身一变成为明君圣王。

    “《庄子》一书中说:盗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民间的小偷,只不过偷了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