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儒与道 (第2/3页)
”,儒家认为人类与禽兽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礼”。禽兽只会顺从欲望却无法控制欲望,但人类却能够克制欲望,不会成为欲望的奴隶
成年后面对世界,要避免自己成为小人,要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追逐利益,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惜后世儒家的确都避开了“成为小人”,但是却大都变成了“伪君子”。而我们常说“伪君子还不如真小人”,不知道孔子还活着的话,会作何感想
步入中年,要学会“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些话听起来像是鸡汤,但试想,如果没有哪些视国家为己任的先辈,或许也不会有我们现在的生活。但是我们不妨想一下,如果再也没有了视国家为己任的人,那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又会怎么样呢?
历史上有很多人,他们真正做到了“舍生取义”,正所谓“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于是“立德,立功,立言”,就成为了圣人的唯一标准,不过坦白来讲,儒家有些爱说大话,不切实际,不肯实干,但不可否认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我们所信仰的民族意识,就是源于儒家这种舍己为人的心态
再来看看道家,儒家让人不要做禽兽,而庄子却喜欢与禽兽为伍
道家起于老子,传于庄子,其核心思想,就是让我们不要成为君子,要学会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孟子讲成为圣人,庄子就说成为俗人,儒家信仰圣人,道家则厌恶圣人,庄子说,我就喜欢做个俗人,就想要放纵自我,人生来苦难,为什么不能活的轻松一些呢?如何能将痛苦的人生变得快乐,这个就是道家的精髓
一开始,庄子还说儒家就是道德的奴隶,把名声看的太过重要,这个叫做“执念”,到了后来,就直接撕破了脸皮,说儒家就是假仁假义,什么仁爱,什么礼制,已经变成了统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