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四章 不甘心的嘉靖皇帝 (第2/3页)
头白莲教,弥勒教造反的事情特别的多,都是假托佛经佛祖的名义,谁要是去信了佛,被政敌扣上个勾结邪教的罪名那可就是不好了。
道家则不需要那么多的忌讳,本身也就是讲究清静无为,在历朝的皇帝眼里面,这才是华夏的正统,大臣们需要信仰的纷纷是靠近道教,没有信教的都是用道士和皇帝搭桥凑趣。大臣们在朝堂上都是为自己代表的那一些人和利益团体摇旗呐喊,可在信仰上还是道士作为供养的对象,意见倒是非常的一致。
所以不管是南北还是东西的大臣,家中总是有些道士供奉在家中,已经算是一种时髦和风尚的东西了,嘉靖皇帝喜好道教,所以经常是把这些道士请进皇宫之中,交流些道法和炼丹的心得。
大家都是对皇帝的这个举动习以为常,如果是谁家的供奉被请进皇宫,这家人往往还感觉面子上颇有荣光。
对于道教的爱好是一回事,内阁六部的官员们依旧是在那里为了所代表的利益集团的不同,彼此的攻讦和辩论也是没有停下来过,在‘检地案’之后,不管是东厂还是锦衣卫,他们的情报和监视的职能都是大幅度的弱化了,原本厂卫乃是皇帝的耳目,现在丝毫作用也是发挥不出来。
皇帝的情报来源已经是被完全的断掉了,不过,这里面却也有个问题,东厂和锦衣卫虽然名义上属于大明皇帝的直辖,但他们却也坐着情报机关侦缉和刺探的工作,并不是只有皇帝才享用厂卫的情报。
把厂卫的作用大幅度的弱化,实际上文官们获取情报的途径也是少了许多,尽管他们也豢养了些锦衣卫和东厂的人员,但是这些私人的效用,当然是比不上官方机构的统合和效率,有很多发生的事情他们都是不知道的。
比如说,皇帝宣召那些道士进入皇宫的时候,是各个官员府上的供奉道长都有,这些道士如果是给皇帝宣扬道法和经典,炼丹之类的心得,让嘉靖皇帝高兴了,就会有金银的赏赐和道官的封号。
但是没有人注意到,有些道士在出宫的时候是不是身上带着东西,特别是那些陕西,四川和云贵一带出身的官员家的供奉们。
川陕西南的各个省份出身的官员们,在各个衙门里面的地位并不算是太高,川陕西南自然是比不上自古文人辈出的江南,也比不上亲贵故旧很多的北方,在朝中没有什么关系和背景,也就不会做到太大的官职。
现在使用农奴劳动的农垦庄园,蓬勃发展的工商业,还有日进斗金的海贸,都在朝堂上有自己的代言人,不管是北方的那些棉绅还是南方的那些工商业主们,这些人为了朝廷中枢所出台的政策对他们有利,都是十分的舍得花钱。
相对来说,陕西除了西安府,四川除了成都府之外,还真是没有什么工商发达的城市,地方上因为不适合种植棉花之类的经济作物,所以他们的经济结构也没有什么太多的变化,沿海一带逐渐变得富庶,川陕云贵也没有在这个上面赚到什么便宜,反倒是因为南洋和关外便宜粮食的冲击,每年的收入不管是地主还是农民都是缩水了不少,更不用说,沿海的那些手工工场对于川陕云贵这几个省的小作坊毁灭性的冲击。
而且,因为沿海各省对于人手的缺乏,北三省棉绅对于农奴的需要,川陕云贵的劳力还不断的外流,四省的地主乡绅,经济上的支柱产业就是农业,种地就是靠着人力,人不断的向沿海迁徙,种地的人手逐渐的减少,直接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