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开始感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开始感言 (第2/2页)

调理气血,也会在学术论坛上,把质疑者的论文批得只剩纸页声。

    他能凭一己之力掀翻垄断的医疗链条,却在面对街坊阿姨塞来的一碗热汤时红了眼眶。

    我总觉得,好的都市故事,该有钢筋水泥里的温度。

    所以写沈惊尘时,没让他一路开挂碾压。

    他会因为不熟悉电子支付在超市碰壁,会在看着病人家属为医药费发愁时,悄悄把诊金换成“先欠着,等你家孩子考上大学再说”。

    他也会有迷茫——当现代仪器能精准定位肿瘤,古医的“望闻问切”是否成了落后的象征?

    当修行者的“因果”遇上法律的“规则”,该守的是道还是法?

    这些挣扎,或许也是每个在都市里奔波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过的感受。

    我们都在传统与现代的夹缝里寻找位置,在理想与现实的拉扯中守住本心。

    沈惊尘的药箱里,装的不仅是草药与银针,更是一份对“坚守”的执念——相信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总有些东西值得慢慢来,总有些善意能穿过人心的壁垒,总有些古老的智慧,能给现代人的焦虑开出一剂良方。

    写到后期,常有读者问:“沈惊尘最后会成为万人敬仰的神医吗?”

    其实在我心里,他最好的结局,是某天傍晚,在老巷的路灯下,给放学的孩子贴个治蚊虫叮咬的药膏,听隔壁大爷唠叨血压,然后背着药箱,影子被拉得很长很长。

    所谓传奇,从来不是站在云端,而是把脚印留在人间。

    感谢每个愿意翻开这个故事的人。

    愿你在沈惊尘的医道里,看到的不仅是惊心动魄的救治,还有藏在都市褶皱里的温柔——那些关于坚守、关于善意、关于在世俗里依然敢“狂”敢“真”的勇气。

    往后的路还长,沈惊尘的药箱,会继续在都市的风里,发出细碎而坚定的声响。而我们,也终将在自己的轨道上,走出属于自己的,带着烟火气的传奇。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