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零七章 归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零七章 归来 (第2/3页)

之任呢?这话逻辑不通、因果不明,却叫坊间弃婴溺婴一时成了风气,甚至有父母不忍亲手杀死孩子,竟邻里亲朋间互相交换着动手,叫钱塘城少了啼哭声。

    或是良心不安,一则关于孩子的志怪故事新鲜出炉。

    说钱塘的猫与别处不同,因与鬼魅交杂,生出了妖异。寄养于人家,冥冥中会有个期日定数,一旦在期日前,猫因主人而死了或被抛弃,就会化为猫鬼,伺机钻入家中孕妇子宫,啃食胎儿,化作婴儿降生,待到期日补足,就会重新变回猫身而去。所以城里忽然没了孩子的人家,孩子不是死了丢了,而是化作了长毛贼,正在夜里于钱塘的屋脊上游荡哩。

    因为猫的寿命是十年左右,这个期日定数也在十年以内,“猫孩”的年龄亦不会超过十岁。

    “过了十岁已经晓事,男孩儿能算半个劳力,女孩儿养个两三年就能出嫁,这岁数丢了杀了岂不蚀本?钱塘人果真精打细算!”

    刘府书房。

    秀才们“夸赞”连连,李道长一走,这段时日,钱塘人“变脸”的手艺可教他们大开眼界。

    一旁的五娘听得心不在焉,两手把一块衣角揉皱了再扯平,如此三四次,终于鼓起勇气。

    “我晓得黄郎君的计策是没办法的办法,也很有成效。”她斟酌着用词,“可咱们做解冤仇、立城隍府不都是为了救人吗?倘若继续放任流言,每传出一句话,就是再杀一个孩子呀!”

    她满是期盼地望着书房内的大伙儿。

    孰料,即使是刚直清正的华老也摇起了头。

    原来,不是不愿,而是不能。

    五娘忙于施药与照顾孩子,并不清楚,早在流言扩散前,老于政事的华翁就已经察觉苗头不对,第一时间下令停止推波助澜,但流言仍在以异常的速度蔓延恶化,其中明显有东西两城隍以外的第三方参与,几经明察暗访,发现散播的竟多是僧道中人。

    “十三家……不,十二家为何要帮咱们?这不是资敌么?”

    “资敌?他们恐怕不这么想。城里画行接到一桩买卖,轮转寺预定了一批阴司大神的画像,可这两天,被打回重做,因为好几个大神换了相貌。”

    “大事未成先内斗争利?不怕道长寻着宝印么?”

    “寻着又如何?他们根本不在乎。别说十三家,便是鬼王,在道长设计拔除魙巢之前,又何曾真正把‘解冤仇’放在眼里?坐惯了神坛,看惯了磕头,在他们眼里,世上何事办不成?何物求不得?不外乎,开多少法会,撒多少银钱罢了。”

    势力渐颓的城隍府无能为力,五娘只好加倍努力义诊施药,努力告诉每一个人,佛子佛孙只是谣言,即便有疑虑,自有慈幼院大开方便之门,切莫徒作冤孽。

    如此数日。

    五娘熬制汤药时,不慎睡去。

    “五娘!五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