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八十七章微妙的平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八十七章微妙的平衡 (第2/3页)

   曹化淳觉得牙根疼,但是这话你没法反驳。人家不要你的钱粮,河南巡抚想指挥都指挥不动吧?实际上就整个大明的武将来看,多数武将是不听外省巡抚调动的。陈燮不过是说出来了,而且还自带钱粮。

    “这事qing,咱家劝思华一句,有的事能做,但是别说出来。”曹化淳还是决定要对的起银子,所以说了一句在他看来对陈燮有好处的话。

    陈燮笑道:“卑职明白,只不过当着公公的面,忍不住而已。”这话,鬼都不信。曹化淳也知道,陈燮现在是一个不可控的因素。但是别说他了,崇祯都没啥好法子。说白了就是皇权对xiamian的政府和军队的控制力度不足了,看看祖大寿就知道了。为啥控制力不足,没钱没粮食,怎么控制?再有,陈燮在登州,坐船一夜就能到辽东,你给他bi急了,麻烦更大。就跟祖大寿似得,就在山海关不挪窝,圣旨来了就称病,不离开山海关,谁敢bi他?

    万sui爷的赏赐,都送到了陈总兵的老巢张家庄,这里有个秘密仓库,一般人都不让靠近。四下没人的时候,陈燮看着这一百多件明成化年间的官窑瓷器,嘴都合不上了。崇祯真是够意思啊,这么多的成化瓷器,赚翻了。登州府一年的盐课才五万两,翻一翻才十万。这点银子,陈燮真没放在心上。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这是一个不好的开始。

    花点银子是小事,问题这个银子花了,未必能买来安生。这个道理陈燮早就想明白了,不过这事qing无解,只能等着失tai的发展。不要太久,等个到明年,整个中原就热闹了。实际上现在已经很热闹了,但是还不够热闹。

    面对着崇祯的圣旨,陈燮真是哭笑不得。明朝的皇帝大多如此吧,坐井观天,还尼玛抓着权利不肯放。就他这样,还不如彻底放权,安心当一头种猪。陈燮的目标跟文官的目标其实一样,皇帝嘛,安心的做个吉祥物就好了。当然要做到这一步,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曹化淳满载而归,回去的时候走的海路,经天津走运河去了通州。

    回到京师,见了崇祯,说了在登州的事qing。当然是有所隐瞒的,尤其是陈燮出兵的事qing,曹化淳艺术加工之后变成这么一句:“陈燮答应出兵六千,这应该是他的极限了。奴婢觉得,这登州营在陈燮手里,打仗是没问题的。要是换成别的人来指挥,怕是很难发挥出应有的实力。万sui爷,这事得加个小心,不如派个监军过去盯着。”

    这话很有水平,崇祯一想也是啊,想了想,派哪个人去做监军呢?这事qing崇祯想了想,还是让吴直去当这个监军,登州那边让王德化去接任好了。这事qing就这样了,专门给陈燮的兵派一个监军,什么事qing都能搞清楚,不怕他们乱来。

    朱由检有点想当然了,不过太监是皇帝的家奴,这么想也很正常。对于陈燮,也只能这样了。一次一次的胜利,一次一次的展示强大之后,崇祯只能尽力去掌握这个年轻的将军,寻找一种微妙的平衡。或者说,崇祯眼里的陈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