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行动派 (第2/3页)
......
那声音极为透亮,好似重峰撑天,九渊嗡鸣,让人心潮澎湃,想要拎着刀上战场砍人的冲动。
李星云听在耳边,听着他们一遍又一遍重复着那儒道四句,忽而意识到了什么。
在这个世界,儒家理念也分为好些,几乎每一位圣贤都有自己的一套理念。
数百年前,大明的一位儒家圣贤王守仁便是其中之一。
张慎院长所在的知行书院,是根据当初王守仁圣贤证道之际提出的儒家理念为根基而建起。
王守仁提出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儒家理念,「知行合一」的理念对当时前贤朱熹提出的知先行后的弊病进行了提升,但同时也抹去了朱熹知行说中的知识论观念。
另外,王阳明的这一个的观点虽然有利于读书人在道德上的修养,但忽略了客观知识的学习,这就造就了王学弟子任性废学的弊病。
但王阳明的儒家理念中还有许多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
在后世人著写的儒家经典中,便有指出:
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衡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立志可以促使勤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改过」是指自己,「责善」是劝别人改过,这里面还包括了「谏师之道」,即向老师进谏,指出错误。
第二是独立的治学精神和能力。第三是循序渐进与因材施教。第四是强调
身体力行。
恰恰好...儒道四句的出现,让「知行守一」的弊病从中得到了解决。
「都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圣贤的理念也并非尽善尽美,在认知方面与时代有所出入的时候,自然会被称之为弊病。当初被信奉为神明的儒圣孔夫子,他提出的那么多理念中,在后世发展数千年里,也有将一些不适合的暂时搁置过,以待来日再重新启用。」
李星云在心中嘀咕了一阵,想起了这些事情,也渐渐明白了张慎以及知行书院的弟子为何知道是他提出儒道四句后,会如此亢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