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一十九章:书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一十九章:书山! (第2/3页)

    天地尚未成形之前,又从哪里得以产生?

    李星云心中也会思考许多问题,他知道后世中有一本十万个为什么,如天问般问出一些自然中寻常难以理解的问题。

    但都有迹可循。

    天问当中的问题,自然也是有迹可循,才有屈圣向天发问。

    「天清地浊,清气升而为天,浊气降而为地。清浊乃混沌常态....」

    屈原身为儒家圣人,自可开辟一处空间,对圣人来说,天地尚未成型之前,这一片地区本就是一处空间的混沌之地。

    这是屈原圣人的个人理解。

    因此陨落之后,对方最后的记忆刷新了天问的答案。

    李星云从中体悟到了屈圣当时的想法,再次登临第三层石阶。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

    《天问》乃是屈原圣人毕生思想的集粹,所问都是上古传说中不甚可解的怪事、大事。

    其中蕴藏的道理,是后世人追寻先贤痕迹的指引。

    天地万象之理,存亡兴废之端,贤凶善恶之报,神奇鬼怪之说....在书山一百七十三层石阶上,有一百七十三个问题。

    天问中的内容,曾让后来的诸子百家考究过,都提及《天问》的「天」,颇有指一切法象的意味,与道家的「道」字,《易经》的「易」字,都是法象的代指。

    但儒家发展

    数千年,各家体系都有一种代表,却唯独不见儒家有法象定义。

    屈原圣人不知儒家法象定义,但他以「天」代指。

    李星云现在也只不过是一名小小举人境,自是不知道儒家法象的定义。

    但他登临书山的速度不慢,将每一层石阶都盘坐领略了一遍,聆听着圣人妙音。

    他甚至于忘乎所以,不知道有多少人已经离开了石阶,到了书山上。

    也不知道这石阶上究竟还有多少人在同他一样,聆听圣人感悟。

    其他人没有注意他,也只是将他当作一名登临书山的平凡读书人。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八柱撑天对着何方?东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