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辽东道节度使 (第2/3页)
备敌。由于山顶过高,根基不固,屯兵过多,土山塌倒,压坏了城墙一角。
这时正值傅伏爱擅离职守,高丽守军数百人从城缺处杀出,占据了土山,“堑而守之”。
如此一个绝佳的攻克安市城的机会被如此浪费,还反而被对方转为自己的防御屏障,太宗怎能不大怒?
于是将傅伏爱斩首示众,令诸将率兵夺回土山。
但接连三天进攻,均未奏效。道宗赤脚行至旗下请罪,太宗以其破盖牟和辽东之功,特予赦而不罪。
战事一拖再拖,天气慢慢的开始变冷了,辽东这地方,一旦变冷的话,对还道而来的大唐大军,形势是极为不利的,李世民不得不下令退兵回朝。
虽然说这一次的征讨高句丽,并没有达到李世民战前制定的目标,但收获其实也是巨大的。
接连攻下了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白岩、卑沙、麦谷、银山、后黄等十座城池;还从辽州、盖州、岩州三洲,迁徙7万人口到中原;在新城、建安、驻跸三次大战,斩获高句丽军队首级四万多。
仅仅是大败高延寿、高惠真一战,唐军便缴获牛、马各五万余,还有其他大量战备物资,这一战得益远高于损失。
但李世民却坦言,这一次的东征高句丽,其实是失败的。
李中华一看李世民,打算拍拍屁股就走,攻下来的城池也不打算要了,因为要了也守不住。
于是李中华找到了李世民,强烈的要求,留下来,镇守住辽东己经收复的大唐领土。
李世民看不上辽东这里的苦寒之地,可李中华却是非常的喜欢。
辽东的黑土地,那可是肥的流油啊!在李中华的眼里,辽东就是一块还没有开发的宝地。
李中华带来了五万大军,可高句丽光是安市城和建安城的守军,就不低于十万,而且平壤距辽东也近,随时可以增兵辽东。
可以预料得到,唐军一撤,高句丽必定会重新返回,再一次控制辽东这些地方。
李世民也知道,辽东应该派人镇守,可是派少了人,根本就守不住,派多了人,一个是缺人,一个是要花很多的钱。
如今大唐不过二百多万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