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激战安市城外 (第2/3页)
投降的白岩城城主孙传音,十分的优待,任命孙传音为白岩州的刺史,继续坐阵白岩城。
唐军攻占了白岩城后,重新回到辽东城休整。李世民下旨,以白岩城改称岩州,以盖牟城改称盖州,以辽东城改称辽州。
李世民率军从白岩城出发,向安市城挺进。抵达安市城北后,立即发兵攻城。
次日,渊盖苏文派遣高句丽北部,绝奴部褥萨高延寿,和南部灌奴部褥萨高惠贞,统高句丽、靺鞨之众十五万,火速前去援救安市。
此时的形势,对唐军其实是极为不利的。唐军为了保障后勤而人数过少的弊病,在此时暴露无遗。
在进攻安市之前,唐军已经攻下了高句丽八座城池,这些城均需分兵防守,以防反复。
而唐军的总兵力只有六万陆军四万水军,水陆军此时也未汇合,张亮的水军,此时依然在进攻建安城的路上,李世民身边的兵力,最多只能有五万。
一部分需要维持后勤运输,一部分需要继续包围安市城,以防敌内外夹击,这样能迎战的兵力居然仅仅剩下3万人。
敌我兵力比达到了五比一的地步,而且又是在境外作战,端的是凶险万分。
幸好李中华从康定带来了五万兵马,这个时候才不至于和高句丽的兵力悬殊太大。
面对这样的情况,唐军从皇帝到普通士卒,却都十分乐观,李世民对大家说道:“朕若是高延寿,可以有三条计策,一,带兵直接过来,连安市为垒,据高山之险,食城中之粟,纵靺鞨掠夺我军牛马,我们攻击他们,也没有办法马上解决掉他们,我们想撒兵也不行,他们可以想办法阻止我们,坐困我军,上策也。
二,接引城中之众,一起弃城而逃,中策也。
三,自己为是,不把我们大唐放的眼里,前来和我们交战,下策也。朕观其人,觉得高延惠此人,必出下策,成擒在我们眼前了。”
而普通士兵闻高句丽大军前来,,皆拔刀结旆喜形于色。可见唐军对自己的野战能力信心十足。
而高句丽方面,高延惠显然被自己绝对优势的数量所迷惑,开始将唐军不放在眼里。
当然高句丽军中不是没有明白人,有个叫高正义的对卢官,对高延惠说道:“吾闻中原大乱,英雄并起。秦王神武,所向无敌,遂平天下,南面为帝,北夷请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