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0章 朝廷的态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
    第130章 朝廷的态度 (第1/3页)

    李中华生长在新中国,成长在红旗下,对于佛教也好,道教也罢,都能够理性的对待,不会盲目的信奉。

    佛教导人向善的初衷是好的,但也难免会有和尚把经给念歪了。

    道门也一样如此,歪门斜道,旁门左道同样不可取。

    佛门和道门都没有错,错的是被有心人给利用了。

    佛门作为外来的教派,一开始便处于劣势,并没有受到本土教派的重视。

    但佛教发展的速度太快,让本土教派道门感觉到了危机,而是开始受到了本土教派道门的阻击。

    佛道之争始于汉朝,佛道之争,虽属宗教冲突,然二者之兴替,皆不离帝王之爱恶亲仇,结果有力者较易获胜,失败者,每遭毁灭之厄运。

    道佛之争最早见于东汉,迦摄摩腾与诸道士论难。三国时代,曹植作‘辩道论’批难神仙说之诈妄。西晋时,帛远与道士王浮间亦有佛道之争,王浮乃作‘老子化胡经’,为后世论争重要材料。

    然争论之白热化则在南北朝以后,北魏太武帝时寇谦之开创新天师道,并使之国教化,确立道教之宗教教团。

    佛教传入中土,传统文化之卫道者论争焦点,第一点,老君见形中土,演教西方。道生佛,道为本佛为化迹,道大佛小。

    第二点,华夷地域不同,益证老子序中以东方为木,属阳,为“道”之所出;西方为金,属阴,为“佛”之所生。阳尊阴卑,故道教优于佛教。

    第三点,佛教来自印度,乃夷狄之教,夷狄胡人文化低落,不及华夏,故不当信从。

    第四点华夷之间,种族不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夷人始信佛教,华人不当信。

    第五点,佛教之流入中土,每导致国家之衰乱,故不应信。

    自道教初兴,佛教东来,初期颇有互相利用之处,因两者所标义旨,间有相同。

    佛教传入之初,译天竺文为汉字,尝袭用道家字义,后道家亦有袭用佛教教义者。

    惟道家对于佛教之输入中土,因信奉者日多,遂与之发生冲突。道佛之争历汉、魏、晋、南北朝迄于隋唐而未衰,且有越演越烈的趋势。

    隋代统一南北,唐祚代兴,以老子与唐室皆李姓,予道教以特殊礼遇。

    李世民更明诏道教居于佛教之上,定道先佛后之席次,成为大唐贞观的一贯方针,道教得到了蓬勃发展。

    武德四年,道士傅奕上奏沙汰僧尼十一条,济法寺法琳撰‘破邪论’论道教之虚妄,道教方面李仲卿著「十异九迷论’、刘进喜著「显正论’,批论佛教,激烈争论佛道席次之先后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