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命中注定 (第2/3页)
的事情后,历史很可能会出现重大的变化,李世民或许会强行蜀王李恪为太子。
但在结果还没有出来之前,李中华也不想说太多,蜀王李恪能这样想,当然是最好的了。
李世民让他来组织生产炸弹,让李中华颇感意外,原本他是不想插手这件事情的,只想着给朝廷一份火药配比的秘方,就没有自己什么事了。
如果不是发生了文成公主这个意外,李中华都不打算拿出这个杀器来。
有了炸弹的加持,也不知道大唐的未来,到底将会走向何方,希望不会像成吉思汗一样,把陆地相连的地方全给占领了,那可就是他李中华的罪过了。
既然朝廷都己经下了旨意,自己再怎么抵触,事情还是要做的。
做火药并不难,难的是安全问题,所以李中华并不打算,在康定城内生产火药,而是在城外的山脚下,另外建了一个基地,专门生产火药,并派了二千兵马驻守在基地周围。
为了保密,每个人都只负责做一道工序,进行流水作业,直到最后火药的配比完成。
至于炸弹的弹体,也就是弹壳,则需要朝廷调运了,康定这边可不产铁。
既然要做,李中华便打算一步到位,直接用生铁来铸造炸弹的弹体。
炸弹的发展过程也是十分漫长的,这类火器是在燃烧性的“霹雳火球”和“霹雳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最初是出玩北宋时,人们用竹篾编制成球形,外糊泥纸,内装火药和瓷片,施放时发出霹雳般的震响。这更是处于萌芽时期的爆炸性火器“霹雳火球”。
它主要起燃烧作用,但同时可崩射出碎瓷片以击伤敌人。后来进一步制成“霹雳炮”,是用纸筒做炮管,内装石灰和硫磺等物,燃放时,弹体先射向空中,再降落水中,硫磺和石灰见水便膨胀发火,跳出水面,纸筒随即炸裂,石灰烟雾四散,可迷障敌人,伤及双目。
1126年,金人围攻汴京时,宋将李纲下令施放霹雳炮,击退了敌军。1161年,虞允文在采石矶大破金兵时也曾用过霹雳炮。
金属炸弹最初是出自金人之手。金世宗时,阳曲北郑村有个名叫铁李的猎手,专门以捕捉狐狸为业。他制造了一种陶质的“火罐炮”,下粗上细,罐内装入火药,在细口上装引信。
捕狐时点燃引信,火罐爆炸,所发出的猛烈响声,惊得狐狸慌忙乱跑,都逃进预先设置的网里。
大约在十三世纪初,金人学会了制造火器,并发明了铁制炸弹,金人称为“震天雷”,宋人叫它“铁火炮”。
这种炸弹用抛石机发射,弹壳用生铁铸成,有罐子形、葫芦形、圆体形、合碗形四种。
其中罐子式的震天雷,口小身子粗,壳厚2寸,内装火药,上安引信。投掷或发射出去,爆炸声如雷灌耳,弹片炸起,可钻透铁甲,杀伤力相当大。
金兵攻蕲州时,曾用震天雷轰击,给宋军以重创。蒙古兵进攻金南京时,在攻城器械“牛皮洞”的掩护下,挖掘城墙,城上守军开始用矢石反击,毫无作用。
金兵遂用一只“震天雷”沿城墙用铁索吊下,发火后,“其声如雷,闻百里外”。城下攻城掘墙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