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五章 徒有虚名 (第2/3页)
请赐教。”
沈三问:“在这里我们不论官职,姚大人年长,我也称呼一声姚兄了。
姚兄此来应该也是得到殷王首肯的,若是前来相助倒还说得过去,日后这事也有殷王兄一份功劳。可是如今你百般阻拦大计,在三问看来,除了破坏殷王友爱的名声,没有丝毫作用。
若是姚兄有治国良策,富民要术,都可以拿出来,一较高下。我其实并没有想过,姚兄会用这样的手段,拖我们的后腿,想把人拽回同一个起点,这等荒唐的想法和做法,真有辱大周状元之名。
所以,这种上不得台面的事情也不会传出去,咱们大周丢不起这个人。
修道这事有陛下的支持,姚兄拦不了,若是一意拖延时间,尽管出招,三问奉陪就是了。
说起来,这大周的首届状元应该是崔兄才对,他一篇政务论,陛下爱不释手,十个考官,七人联名称颂,三人沉默,理应选为状元之才,只可惜他出身不好,所以落了下成。”
姚崇轻笑,“驸马说笑了,陛下选拔人才向来不拘一格,来俊臣那样的出身都能成为京中要员,若陛下真属意崔玄,又有谁能令她改变注意。崔公子的出身,我自是不及的。
姚崇虽然愚笨,只有这些上不得台面的办法,但是读书作文章却还是有自信的。崔玄之才,我也仰慕,却并不会因此妄自菲薄。再者,陛下求贤若渴,怎么会多年不用崔公子?”
沈三问听到这个问题很高兴,这个问题真是问的好啊,“昔日卧龙久不出世,只是没有合适的人三顾茅庐罢了,现在他就出山了呀。
看来姚兄对自己的才学还是很自信的。我懂,但愿姚兄见到当时的答卷也能如此。”
姚崇王彬听他一席话,均是沉默无语,这是自恋到一定境界了。
沈三问起身让人拿了笔墨纸砚,给张扬介绍军制的时候,他读了很多遍崔玄的文章,自然而然记下来了,此时默写出来毫不费力。
写完递给一旁等候许久的姚崇,王彬早已在一旁看完,心下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