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孰为太子 (第2/3页)
?莫非狄仁杰也受到了刘仁轨的拉拢,愿意尊武轮为君?还是这二人之间,有什么交易?狄仁杰,为朕办成了多少大事,又在朕做皇后时颇多助力,却也抱着朕不该称帝的心思?
自刘仁轨答复一来,这君臣之间,便有一丝裂痕诞生。武则天不害怕臣下的背叛,却不愿意容忍多年的战友,忤逆自己的意愿,生出了异心。
刘仁轨七日后病逝,相位空悬。许多人都想着能填补这个空缺,可是却没有谁在这个节骨眼自荐。一是名声不好,刘仁轨刚刚去世,便急着争名夺利,不是君子所为。二是,武则天器重谁,大家都有目共睹,自荐没有批准贻笑大方并不可怕,可是得罪了如今的权臣却不是好受的。
一连三日,朝中对此闭口不谈,武则天也没决定下来这个位置给谁。
早朝后,武皇单独召见了狄仁杰。
武皇:“如今,朕有两个儿子,谁做储君合适?”
狄仁杰:“自然是庐陵王。”
武皇倒是有些疑惑了,“为何?”
狄仁杰:“庐陵王虽然昏庸,但是至孝、柔弱,您若是给他留下一班老臣辅佐,未必不能成才,守住社稷。可是殷王,没有谋略,却刚愎自用,落得亚献都失去的田地。孰强孰弱,可见分晓。”
武皇只能回应他一句呵呵,若是问他先帝也曾留下一干重臣,他必然要回复陛下自然能胜过他们许多。
武皇:“庐陵王远在天边,如何知道他是否有长进?”
狄仁杰:“未经苦难难成才,是福非祸。如今的苦难能让他体会民间疾苦,也能让他懂些道理,能否学会些查人用人之术就看他的造化了。”
这样倒也说的过去,若是狄仁杰愿意扶持庐陵王,刘仁轨扶持殷王,二人没有许多交集,却也有一致的利益。
武皇听完这些心中的愤懑一扫而空,却不再能全盘信任狄仁杰,她挥退了狄仁杰,招来了沈三问。
武皇:“刘仁轨举荐了狄仁杰为相,你如何看待?狄仁杰是否忠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