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检阅族学 (第2/3页)
聚。贤明的君主,任用合适的人来治理国家。君王引导,臣下决断,君王爱民如子,上行下效,则国富民强。育才、聚才、用才,是一国强盛的开始。如今之科举便是选才之道,治国良方。”
沈三问:“后宫参政,你们以为如何?”
“后宫参政,说明皇帝昏庸,后宫贤德则天下安,恶毒则百姓困苦。”
难道君王治政不是如此吗?
“后宫参政,往往外戚专权,西汉王莽、东汉曹操、北周杨坚,均为后宫之乱,外戚之祸。”
“女子重亲疏轻道理,处事多顺从个人意愿与直觉,而非天下大义,参政弊大于利。”
“后宫干政,外戚掌权,皇帝形若傀儡,万万不可。”
“女子参政,比宦官参政要强上许多,宗室执政也鲜有盛世,倒是长孙皇后、武后、冯太后、吕后、萧后,都才能显著,能为江山绵延百年太平。”
就这最后一条还能听听,不过沈三问倒也不屑于与这群孩童争辩。
而后考察了庶子,一样十分长进。
今天的考察,让沈三问颇为满意。
不过,也提醒了沈三问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儒家思想传递的君臣思想里面,是反对女子干政的。
女子参政都是走着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的路子。
所以,武皇成功的上位了。高宗的认可、长久的经营、千锤百炼的能力、坚毅的性格、无尽的权欲,缺一不可。
这让沈三问有些奇怪,也有些忧虑。
如今陛下不愿意放权,也防着下一辈人,自然不会心甘情愿的立皇太女。
传统的舆论,也没有将权力、爵位传给女子的道理。
武皇的皇位,是儿子让的,是转世的神佛来解救苍生的,武皇的能力,是先帝和许多朝臣认可的。
公主的势与她差了许多。
就算能一时掌控朝政,又如何能够长久?
这一切问题的核心,便是男女一直都不是平等的。
如果拥立李显或者李轮,大多数人都会认可,这也与他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