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利刃 (第2/3页)
。
武则天听完他的话,给出了态度,“此事自然是要严查,这天下可不是谁都能议论的。已经交代人去查了,驸马不用忧心。至于试题,得召几位卿家一同商定。”
沈三问:“臣以为此次的试题可以大气一些,让考生自由发挥。”
“如何自由发挥?”
沈三问:“朝廷可以不出题,让考生自行阐述社会问题及解决之道,或许会有一些心思通透的考生。”
武后轻笑一声表达了他的不屑,“不过是读些书的学子而已,哪里能真正理解治国之道。不过如此出题,当真是大气,还有纳谏之意,可行。”
沈三问又奏,“此次约有万份试卷,臣将对试卷进行分类归纳,将所以问题抄录下来,希望太后能对重要的问题和试卷一一过目。”
武后颔首,“驸马有心了,如此甚好。”
议事完毕,沈三问告退。
本来还有万余人,不过沈三问相信来俊臣的办案能力,等他查完,能有万份试卷已经不错了。
来俊臣的办案之道便是,小案变大案,无案变有案,有些心疼这些考生了。
这个时代能读得起书的,肯定是地主阶级家的傻儿子。
有长远的家族历史,加上代代相传的口碑,地区影响力也大,这就是世族了。
还有一些小户,有固定的家族运营模式,资产也有一些,便是寒门了。
再有就是立过战功的贵族。
以及前朝的贵族。
这次科举汇聚了世族中不能受重用的世族庶子和寒门子弟。
读书人,少不了对政事发表些意见。
还是年轻人。
就更加容易冲动了。
大世族内部,对朝政伶得清楚,对子弟的要求也严格,这些自然是会吩咐清楚的。
所以他们没有参与议论武后。
寒门,由于眼光的局限性和底气不足,更是万万不敢议论朝政的。
所以,明眼人都知道,严查到底应该办哪些人。
来俊臣也是个聪明人。
世家惹不起,寒门查了也没用。
办案是为了什么?
为了功劳啊。
抓人越多,功劳是越大,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