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百十七回南阳城再起风云 李元霸大战潼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百十七回南阳城再起风云 李元霸大战潼关 (第2/3页)

倒,愈发受到隋高祖文黄帝的重视。

    隋世祖明皇帝大业年间,提拔王世充为江都丞,兼任江都宫监。当时隋世祖多次巡视江都,王世充善于观察皇帝的脸色,奉承谄媚顺从他的心意,每次上朝谈论政事,隋世祖总是说好。于是制作玉石雕刻和风景彩画,诈称远方的珍贵工艺品,献给皇帝讨好,因此隋世祖更加宠信他。王世充知道隋朝的政局将会混乱,于是暗地结交英雄豪杰,广泛收买人心,那些犯罪坐牢的人,都用曲解法律的办法予以释放,从而显示私人的恩惠。

    隋大业九年六月,杨玄感乘隋世祖亲征高句丽,上下空虚之机,突然叛乱,虽然很快被扑灭,但在当时还是有不少人打着响应杨玄感的旗号起兵,在江都附近就有余杭的刘元进、昆山的朱燮、常熟的管崇三支起义军。后来这三支队伍更联合起来,共推刘元进为主,占据吴郡,称天子,立百官。隋世祖得知后大怒,派了大将吐万绪、崔弘度前去镇压。这二人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将,镇压异常轻松,到了大业九年年底,隋兵基本取得了平乱胜利,击毙了数万贼军,并把刘元进和朱燮围困在建安。由于连续作战,将士劳累,这两员将领请求暂时休兵一段时间。王世充听说此事,大喜,趁机向隋世祖明皇帝进谗言,说这二人故意不进攻,有不臣之心。隋世祖一时不查,即刻将吐、崔二人调回京城,暂时不予以重任。随后,隋世祖任命王世充为指挥官进攻刘元进,并在淮南征募了数万新兵,交王世充指挥。这批淮南兵后来成为王世充的子弟兵,是他起家的资本。王世充以生力军进攻刘元进、朱燮,连战皆捷,这二人迫于无奈,前去投奔寿州王李子通。但仍有不少余部散在各处为盗。王世充找了个黄道吉日,集合有关人员,前去通玄寺,在佛像前焚香立誓,约定降者不杀。刘元进的余部听说此事后,纷纷投降,不到一个月,王世充就平定了吴郡。出人意料的是,王世充这厮背信弃义,大局已定后,把所有投降的共三万余人全部坑杀。

    大业十年,齐郡的起义军统帅孟让从山东长白山出发,侵犯周围的各个州郡,杀到盱眙,发展到十多万人马。王世充率领部队抵御,以都梁山为据点,设置五道营栅,敌我相对而不交战,还扬言撤退,部队表现出疲惫不堪毫无战斗力的样子。孟让大喜,说道:“王世充那个鼠辈,不过是个只懂法令条文的小官罢了,怎么能带兵打仗?我非要活捉他,然后挥师南下,打到江都,活捉昏君杨广。”当此之时也,盱眙的百姓都住进了隋朝部队营垒,遍地没有东西可抢,叛军慢慢地没有吃的,又为营栅挡住道路而伤脑筋,不能向南方进军,于是分兵包围王世充的五处营栅。王世充大喜,每天出兵与贼军交战,表面上装作失利,跑回营栅。像这样持续了好几天,孟让更加小看他,就慢慢分派人马到南边去搜抢财物,留下的兵力只够围住营栅。王世充听说此事,确定了孟让的确是放松了警惕,就在军营中填平了灶坑,拆下了帷帐,摆设起方阵,四面朝外,拔掉栅栏出击,奋力作战,大败敌军,孟让带着几十个人悄悄逃走了。此战,王世充杀死了一万多人,俘虏了十多万人。隋世祖大喜,认为王世充有将帅的才干谋略,又派他率领部队讨伐各个小股叛军,所到之处,全部荡平。

    大业十一年,突厥始毕可汗在雁门发难,包围了张曐、杨妙可、处罗可汗。王世充打算带领江都的全部人马准备到雁门赴救国难,在队伍里蓬头垢面,痛哭得失去常态,日夜不脱盔甲,还躺在草上睡觉。隋世祖明皇帝听到这些情况,认为他忠诚,更信任他。

    大业十二年,王世充升任江都通守。当时厌次人格谦当了多年盗匪,带着十多万人在卤亢一带活动,被太仆卿杨义臣杀掉。王世充听说此事,急忙统率部队攻打格谦的残存队伍,打败了他们。又出兵到南阳攻打卢明月的残部,俘虏了好几万人。班师回到江都,世祖皇帝非常高兴,亲自举杯赏赐他。

    大业十三年七月,瓦岗军金墉西魏王李密趁伍云召在前线和项子龙作战,偷偷出兵,拿下了丹阳和临阳。由于这两处地方守军很少,而且战略意义已经不大,所以伍云召并不在意。李密大喜,于是猛攻东都洛阳,多次击败守军,洛阳求救的文书雪片般飞到江都。隋世祖明皇帝迫不得已,调全国各地精兵救援洛阳,在各路援军中,就有江都通守王世充率领的江淮劲卒二万人。由于这次军事行动的总指挥吐万绪在进军途中,于河间七里井意外地被河北起义军夏明王窦建德歼灭,世祖于是任命王世充继任援洛大军的总指挥。

    九月,王世充等各路援军齐集洛阳,使隋在洛阳的兵力达到十余万。王世充出兵向李密挑战,双方在洛口对阵,两军前后交战一百多次,还不分胜负。隋世祖明皇帝又派人到部队任命王世充为将军,催促他打败李密。王世充带领部队渡过洛水跟李密作战,吃了败仗,被淹死了一万多人,就率领余部返回河阳。不巧碰上天气寒冷,大雪纷飞,沿途又冻死了好几万人,等到抵达河阳,只剩一千多人。王世充自我囚禁起来请罪,越王杨侗得知此事,派遣使者释放了他,召回洛阳,驻扎在含嘉仓城,收集逃散的士卒,又有了一万多人。所以,王世充实际上已经控制了洛阳城。没过多久,李密打败在山东造反的叛军,班师回朝,他的精兵骏马多半战死,剩下的疲劳困乏。但是李密贼心不死,还是要攻打洛阳。王世充大怒,想乘机攻打他,又怕人心不齐,于是借助鬼神征兆,说自己梦见了周公。于是在洛水岸边修建了周公祠,请巫师宣扬周公命令尚书左仆射赶快讨伐李密,会立大功,不然兵士们就会全部死于瘟疫。王世充的兵士多半是楚地人,在习俗上相信欺骗迷惑人心的怪诞言词,大家都请求作战。王世充挑选精锐骁勇的人马,有两万多名将士,两千多匹战马,在洛水南边扎营。李密在偃师的北山头驻扎。当时李密刚刚打了大胜仗,心高气傲,有渺视王世充的情绪,于是不筑壁垒工事。王世充在夜间派遣三百多名骑兵秘密进入北山,埋伏在山谷之中。他命令全体将士马要喂饱,人要吃好,黎明时分进逼李密的部队。李密出兵应战,队形还没摆好就打起来了。王世充埋伏的骑兵发起冲锋,居高临下,冲向李密的营地,放火焚烧他的军营,李密大惊,须臾之间,瓦岗寨的队伍四处逃散,他手下的大将张童仁、陈智略投降了。王世充大喜,一鼓作气,乘胜追击打下了偃师,李密无奈,只能逃跑退守洛口。

    李密逃走后,其在虎牢关、虹霓关等地方的守将纷纷向王世充投降,王世充全部占领了李密原来的地盘,势力范围从洛阳一城猛然扩展到整个河南。王世充同时还得到了李密部下的张童仁、陈智略、等名臣大将,手下因而人才济济,拥兵五十万,极为强大。王世充击败李密后,皇泰主封王世充为太尉,开太尉府,朝中事务无论大小都决于太尉府,王世充在官署门外张贴了三份布告:一份招聘文才学问足以帮助处理政务的文职人员,一份招聘武艺超群敢于冲锋陷阵的武职人员,一份招聘善于审理冤案、疑案的司法人员。从此呈递书函当面介绍以推荐或自荐的,每天都有几百人,王世充一概亲自考核,殷勤慰问款待。他爱搞小恩小惠,从上至下直到部队的普通士卒,都用夸饰动听的言词进行引诱。当时的有识之士见他口是心非,断定他怀有二心。有一次,王世充在皇泰主跟前吃他赏赐的食物,回家大吐一场,怀疑是食物中毒造成的,从此以后不再朝见皇泰主,跟他不打照面了。他还秘密派遣云定兴、段达向皇泰主禀奏:要求赐给他衣服、朱户、纳陛、车马、乐器、虎贲、斧钺、弓矢、秬鬯等共计九种器物,发出了夺取政权的信号。

    大业十三年十一月,皇泰主被迫封王世充为相国,统管百官,封为郑王,如数赐给九种器物。有一个法号叫桓法嗣的道士,自称善于解释占卜图书,于是呈上《孔子闭房记》,图画为一个男人手持竹竿赶羊,解释道:“隋朝,皇帝姓杨。干一嘛,合起来是个‘王’字。王在羊后,预示相国取代隋朝当皇帝。”接着拿出《庄子人间世》和《德充符》两篇呈递给王世充,解释道:“上篇谈‘世’,下篇谈‘充’,这就是相国的名嘛,预示您应当恩德遍布人间,顺应符命当天子。”王世充十分高兴,回答他:“原来这是上天的旨意啊。”于是拜了两拜,接过了图谶,立即任命桓法嗣为谏议大夫。王世充又捕捉各种鸟雀,把写好所谓符命的帛系在它们的颈子上,一只一只地放飞。打下这种鸟雀前来进献的人,也授予官职头衔。段达、云定兴等人把这些符命送进皇宫对皇泰主面前,展示着说道:“天命不是凡间小事,郑王功德很高,请您禅让皇位,仿效唐尧、虞舜的榜样。”皇泰主闻言大怒,说道“:这天下是高祖的天下,如果我隋朝的气数还没有衰竭,这种话就不该讲,如果天意要改朝换代,那还谈什么禅让不禅让?您们各位都是先帝的老臣,突然说出这种话,朕十分失望!”段达等人闻言,没有谁不流泪。王世充又派人对杨侗说道:“现在国内的叛乱还没有平定,必须有个年长的君主,等到天下太平无事了,恢复您这圣明的皇上。一定遵守以前的盟约,决不违背。” 同年十二月四日,王世充冒充皇泰主发出诏书,把隋朝帝位让给王世充,同时派遣哥哥王世恽到含凉殿废皇泰主,僭位为帝,建年号开明,国号为郑。大封族人为王。王世充每当接受群臣朝见处理政务,都要情意恳切地指教一番,语言重复,千头万绪,朝廷所有侍奉他的官员,都为他的频繁差遣而疲惫不堪。他有时带上几个随从人员到通衢要道上巡视,并不布置警戒禁止行人,百姓只让让路就行了,拉紧马缰慢步行走,对百姓们说道:“诸位,以往的皇帝高坐在宫廷里头,民间的情况,无法了解透彻。我王世充不是贪恋皇位,根本目的是要挽救艰危的时局,我现在应该像一个州刺史,每件事情都要亲自处理,应该跟黎民百姓一起评论朝政的得失。我担心宫门禁令有着限制,大家的意见传不进去,如今在顺天门外安置座位处理政务。”又命令在西朝堂受理诉讼案件,在东朝堂听取大臣的批评建议。于是呈递书信陈述意见,每天有几百人,书信奏疏已很烦杂,考虑难得周全,几天之后就不再出宫。

    同年十二月十四日,王世充的礼部尚书、左丞宇文儒童等几十人商议击杀王世充,再次拥立杨侗为皇帝。事情泄露,全部被王世充杀害,其三族都被王世充斩首。十六日,王世恽趁机而鼓动王世充杀掉皇泰主,以使断绝人们复辟的念头。王世充派遣自己的侄儿王行本鸩杀了皇泰主,给了他个称号,叫做恭皇帝。皇泰主的将军带领一千多个士卒投降。十七日,王世充率领人马向东攻占土地,打到滑州,接着带兵来到黎阳。十九日,窦建德攻入王世充的殷州,屠杀抢劫当地居民,焚烧王世充的粮仓,作为对黎阳一仗失利的报复。

    不说王世充图谋不轨,再说南阳前线,伍云召和项子龙对峙数月,双方都没有主动出击,战局胶着。项子龙谓孙天佑道:“我军擅长野战,军士野外生存能力强悍,不怕风霜。伍云召有六十万大军,吃穿供应很是问题。本帅了解他的为人,晓得他的脾气。但是这种情况下,他一定会冒险去周围的山上采摘野果。我军兵力有限,只能给你五千将士,拜托你了。”孙天佑说道:“元帅请放心,我一定会斩杀伍云召,提头来见。”于是领军去了,正是:

    平生重然诺,意气横高秋。

    拔剑悲风吼,上马行报仇。

    报仇向何处,堂堂九衢路。

    突上秦王庭,直入韩相府。

    回身视剑锷,血渍霜华薄。

    敢持一片心,为君摧五岳。

    五岳即可摧,此心终不灰。

    耻没儿女手,完质归泉台。

    那联军久久盘踞南阳,粮草供给困难。杜伏威无奈,打算率领军队前去山上采摘野果充饥。伍云召说道:“王爷不可,项子龙一定在山上埋伏了军队,还是本帅亲自去一次,这样或可反败为胜,击败隋军。”杜伏威大喜,说道:“只有元帅才是项子龙的对手。”于是伍云召率领三万大军,亲自上山。孙天佑看见,心中大喜,看看伍云召迫近,率领军队杀出来。伍云召早有准备,一箭射去,正中孙天佑。可惜那孙天佑的铁背神功利害,这一箭如同挠痒痒一般,毫无作用。隋军一看,士气大振,舍生忘死,冲散了贼军。伍云召一见,勒马横枪,撞开一条血路,回马就走。孙天佑大叫道:“反贼伍云召,你如今要往那里走?”伍云召笑道:“孙将军,我的家事你也知道,何必要苦苦相逼,不如放过本帅罢!”孙天佑说道:“你父亲虽然有冤屈,但是行事歹毒,早就不值得同情了,不要走,吃你爷爷一钯!”伍云召闻言,呼呼大笑道:“好你个孙天佑,你既然如此自负,想必也有三拳两脚,不要走,本帅来会会你。”攥紧丈八滚云枪,催开千里银河一点白,打马就走。孙天佑一看,暗自忖道:“这伍云召武艺不俗,我不一定是他的对手。虽然这铁背神功利害,也不是不能破解,他怎么这就走了,想必有些诡计,我也须得小心。”回身一看,贼军虽然被杀的七零八落,但隋军也损失不少,不过暂时占据上风。于是咬紧牙关,催开红癍千里马,攥紧七齿铁耙,杀将出去。伍云召一看孙天佑来追赶,心中大喜,快马加鞭去了。孙天佑忙忙追赶,到底伍云召马快些,孙天佑慢慢落后了。看看到了一片竹林中,只见千里银河一点白独在一边,却不见了伍云召。伍云召在上头看见孙天佑,冷笑一声,分开双鞭,双脚一松,凌空打过来了。孙天佑在下耳朵一竖,连忙架住。只听得“啷当”一声,伍云召只觉得身子一轻,人已经落到了地上。孙天佑受力不稳,也值得双脚撤蹬,掉下马来。伍云召见了,用鞭一指孙天佑,说道:“大胆反贼孙天佑,你不识时务,相助那无道昏君,本帅今日就要取你首级,祭奠天下。”说着摇动双鞭,直奔孙天佑头顶砸下来。孙天佑一看,忙摸着七齿铁钯的中心杆往上一举,用刀杆去接他的双鞭。耳轮中听见当“啷啷”一声响,伍云召的双鞭被磕回去了。也不容伍云召变招,朱灿双手合钯,奔伍云召的头顶就拍下来了。伍云召大惊,丢了双鞭,闪在一旁。孙天佑见了,呼呼大笑道:“伍云召,你还有什么招数,都使出来罢!”伍云召大怒,回身一个侧翻,来到马前,取了丈八滚云枪,拿在手里,大叫道:“孙天佑不要走,本帅和你拼了!”只见伍云召抡起这条丈八滚云枪,挂动着风声,搂头盖顶奔着孙天佑的脑袋砸来了。孙天佑一看枪来了,暗自忖道:“我要躲你这条枪,就算我认栽了。我今个倒要看看,你伍云召的力气到底多大。”只见孙天佑大叫一声:“来得好!”晃动双膀,两脚使劲一扣,双手举起七齿铁钯往上一托,接住了伍云召的丈八滚云枪。只听“噶啷”一声巨响,火星子乱迸,直震得伍云召吉两臂发麻,虎口发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