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北宋二锅头 (第3/3页)
决不了了,索性拿些麻布淋湿了,围在上面,最上面的天锅加上冷水。
赵允让一边操作一边感慨,这士农工商系统就是好,看起来,启动需要契机啊!
这不,一来到烧锅,马上“工”字部分就闪亮了,展示出来的,居然是一套简陋的白酒蒸馏图纸。
可是,再简陋,在北宋也是高科技啊!
周围的人目瞪口呆,尤其是石磊,他对赵允让绝对知根知底,知道这是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主儿。
可是看这一举一动,俨然是个工匠的模样。
刘会生更是暗自记着赵允让的步骤,满眼的热切。
李月娥的一双凤眼神采飞扬,溢满仰慕之情。
尽管天气已经有些凉了,赵允让已然忙了个满头大汗,可是看这这个简易的蒸馏器,心中颇为得意。
这玩意大概是北宋第一个蒸馏器了,起码领先一个世纪。
“好了,烧火!”
赵允让一声令下,最先抢过来的,竟然是李月娥。
小姑娘很是麻利地拿着火石引燃了火。
随着温度的升高,锅里的酒浆很快沸腾了。
甑锅上围着的麻布也冒出了白腾腾的热气,仿佛蒸了一大锅馒头。
酒气蒸腾,刺鼻中带着醇厚的酒香。
刘会生抽抽鼻子,眼睛骤然睁大,不可思议地望着目不转睛盯着蒸馏器的赵允让。
上面的天锅中,已然逐渐有酒气凝结,落入下面中的接酒器中,通过中空竹竿的酒槽流出。
赵允让等酒第一次冷却结束,又一次加上了冷却的井水。
这酒头里面杂质太多,搞不好还有毒,不能喝,“掐头去尾”的蒸馏口诀可是写得明明白白。
第二锅,清亮的酒带着醇厚的香气流淌,赵允让伸手接了半碗,微微抿了一口。
还好,很有些熟悉的感觉,虽然因为过滤的原因,有些微微的味道,但是,起码在三十度左右。
对于这个时代而言,这绝对是第一高度酒,北宋的二锅头啊。
要知道在水浒里面,武松在景阳冈大酒店喝的酒,号称三碗不过岗。
按照比例三碗酒,起码得有一斤半。
可是武松喝了十八碗,就算武松是天生的酒桶,二斤的量,那酒的度数也绝对是很低的,充其量也就十几度。
站在一边的李月娥眼睛绽放着光芒,赵允让随手递给她:“尝尝!”
一旁的石磊眼睛一翻:“重色轻友!”
赵允让没听清:“你说什么?”
石磊眨巴着小眼摇头,直接踅摸过一只老碗:“我要喝酒!”
李月娥小脸通红,将嘴唇凑到碗边,小心翼翼地抿了一小口:“好酒!”
“舅舅舅舅,你快尝尝!”
刚才的羞涩与矜持一扫而光,端着碗就要让刘会生喝一口。
刘会生老成持重,拿过一只碗,从李月娥手里倒了小半碗。
李月娥这才意识到,自己刚才竟然是和赵允让喝了一个碗里的酒,瞬间连脖子都红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