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
第201章 摸鱼大赛计划 (第1/3页)
“真的不能再真了。”
宋煊压低声音听开口道:
“六哥儿乃是先帝唯一的血脉,大娘娘她可不是官家的亲生母亲。”
“若是她胆敢废帝另立新君,兴许是我们动手的好时机。”
“就算真有此事,官家只需要对此事面上表现出忧心即可。”
“对。”
赵祯对于大娘娘不是自己亲生母亲这件事上。
非常介意。
以前还觉得大娘娘如此严苛的对待自己是正常的。
自从知道真相后,赵祯就不会再像以前那么傻了,总是自我安慰,自我pua。
大娘娘都是为了自己好之类的臆想。
她根本就不喜欢自己,连养子的待遇都算不上,她只是想要借机掌控大宋的最高权力。
宋煊不明白刘娥的这种操作,当然他是真的搞不懂女人想一出是一出。
大抵是想通过一个男人来刺激/伤害另外一个男人的手段。
“大官人,外面有个茶商叫高然,是茶行会长,想要拜见大官人。”
齐乐成站在门口通报了一声。
宋煊示意把他带进来,反正也不认识,不晓得做什么。
高然手里拎着两包茶叶,先是行礼,自我介绍,这才把茶叶放在桌子上。
他还没有跟宋煊沟通过,贸然送贵重东西。
唯恐导致这位宋青天怪罪,那就得不偿失了。
宋煊给他倒了杯茶,高然受宠若惊。
在一旁审阅的年轻人没有出去的意思。
高然便明白了,有些话不能说,或许宋太岁对于自己突然造访是摸不清楚意图的。
想到这里,他直接表明来意,代表东京城的茶商们向宋大官人道谢。
“原来是为此事道谢?”
宋煊笑了笑,放下手中的茶杯:
“马季良仗着外戚的身份,他还妄想动摇国本。”
“当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我抽他两巴掌,是想帮助他醒醒盹。”
“至于变相的帮助了你们,我当时还真没想过,他已经猖狂到这种地步,政策还没有落实下来,就敢先威胁你们?”
听了宋煊的话,高然可算是抓住倒苦水的机会了:
“大官人有所不知,此事马季良早就放出风声来,就是想要逼迫我们答应。”
“一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架势。”
高然叹了口气,又想起这段黑暗的日子:
“我们是求告无门,当真是夜夜都睡不好觉,自从昨日得知大官人出手制止他后,我方才睡了个好觉啊。”
“所以大家都委托我来给大宋官道谢,不是他们不想来,实在是因为大官人忙于赈灾之事,唯恐来的人多叨扰到大官人。”
“赈灾的事,这几日倒是可以松口气。”
渴乌这玩意,毕竟不是水泵抽水来的快。
但这也是目前最快的抽水法子了。
宋煊笑了笑,随即又问道:
“你们光是把茶运到边疆吗?”
“不是,大官人有所误解。”
高然给宋煊解释道,他们是把粮食送到边疆,官府会有三种方式折算。
一部分给现钱,一部分折算成犀牛角、象牙或者其他杂货。
一部分折算成茶引支付。
获利最大的是把粮食送到第一边境线上,余者第二、第三的价钱不高。
如此一来,商人们都争先恐后的赶赴第一边境。
让当地的粮草充实起来,价格也不会暴涨。
他们办完之后得到了茶引,再来东京城。
如此拿着交引在东京城来拿钱,或者去南方取茶。
(北宋有十三处榷卖茶场,统称淮南十三山场。)
或者你可以把自己的茶引在东京城卖给其余人。
“哦,原来如此,朝廷的这个法子如何?”
赵祯很确信十二哥对于茶引是知道的,但是不明白他为什么还要装作不知道问一问。
如今朝廷的货币是铜钱和帛,运输非常麻烦。
官府就把这项工作外包给商人,再加上地方官府也会挪用公款。
如此一来,就避免了许多弊端。
此事,在赵祯看来,是非常有利于朝廷对地方上的掌控的。
许多交易都摆在东京城来,这样上的税直接收入国库,避免了地方官府二次过手。
强干弱枝的政策,一直都是宋朝所推崇的。
面对宋煊的询问,高然喝了口茶,思考着要不要跟宋状元说实话。
“不知道宋状元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假话怎么讲?”
“朝廷的政策好。”
“真话呢?”
“回大官人,此政策治标不治本。”
“嘿嘿嘿。”宋煊忍不住出声笑了笑,指了指高然:“讲讲。”
高然觉得宋煊能够为民做主,与他说一下弊端,对自己也是有利的。
于是他郑重的叉手道:
“好叫大官人知晓,此法一者是边关将士可以借此舞弊。”
“你给我额外的粮食和钱,我可以多给你发茶引,但是茶场却没有这么多的茶叶。”
“这就导致了茶引价格下跌,他囤积也没有用,兴许是马季良想要执行新政的缘由。”
“二者是,我们商人对于朝廷用来顶账的香药宝货的兴趣不大,卖不动,谁会总买这些玩意?”
赵祯一听,边疆将士竟然还有这种操作,刚想抬头询问,又克制住自己的欲望,只是装作沾了沾笔墨的模样。
宋煊却是觉得这不就是变相的虚开发票嘛,属实是老传统了。
先人在“搞钱”这方面的小聪明,总是会推陈出新,一代强过一代的。
到了后期就属于世上的类型早就被先人写尽了,你们只能在这个框架里继续写,那种孤独求败的感觉。
“这么说茶引这方面还需要改革?”
“回大官人的话,若是能够改革一些也好,否则吃亏的是我们这些老实运粮,不懂得行贿之人。”
“此事我记下了,容我思考思考,毕竟茶引事关国家边境稳定,若是没有个万全之策,贸然修改反倒不妥。”
宋煊如此言语,让高然很是高兴。
通过宋煊的操作,众人都觉得宋煊是一个能做实事的好官。
现在他记在心中,将来我们茶商的日子就更有了盼头。
在大宋,茶这种玩意私人是不能卖的,全都是官府来卖。
军队要粮食,只要粮食到位,给他点好处,他多给你开茶引,那也是人之常情。
但是滥发茶引,生产跟不上,那可就完犊子了。
事实上,就是“空头支票”开的太多,没有实物支撑作为锚定,必然会出现价格下跌。
“那这茶农卖的茶贵吗?”
“江南路(安徽)的茶最便宜,每斤在十五文钱,杭州茶则是一百八十五文,而最好的海州茶(连云港云雾茶)是八百五十文一斤。”
“那人工采茶花费多少?”
高然听出来宋煊是真的想要了解:
“采茶人每日是六十文,四个人每天可以生产十八斤茶,换算下来,成本是十三文每斤左右。”
宋煊哦了一声:“这么说低档茶根本就无利可图,高档的一本万利?”
“确实如此,但是天下能喝得起高档茶的人,少之又少。”
高然指了指外面:
“也就是在东京城卖出的高档茶更多一些,但是一般人也是买上一两斤撑撑面子。”
“寻常日子可不舍得喝,所以高档茶获利虽多,但是销量却是一直都卖不上去。”
总的而言,茶依旧是一种奢侈品。
穷人喝茶并不普遍。
许多好汉渴了,都忍着去酒馆喝一碗酒,也不喝茶。
再加上茶税远不如盐酒利润高,但官府依旧要进行管控,对外售价。
宋煊倒是认为有机会把那些低价茶叶都搞成茶砖,卖给西北的各个部落。
他们对茶的需求量也大,至于好茶还是品质低的茶,他们哪有过多的选择?
有茶能用来就足够用了!
“没有人卖私茶吗?”
宋煊主动提及这个话题:“毕竟江南路的茶农获利太低,总归是想办法生存的。”
“这?”高然咳嗽了一声:
“朝廷对于卖私茶是有惩罚的。”
“我看大宋律法对于卖私茶的不如卖私酒的惩治严重,一般都是鞭打四十了事,至于抓住罚没,也不过是三分之一的量。”
高然没成想宋煊对大宋律法如此熟悉,他也是点头:
“大官人说的对,兴许会有人走私茶叶吧。”
“他们走私到哪里去?”
高然摇摇头:“这个小人就不知道了,他们把茶走私到哪里去,我没遇见过。”
“一点风声都没有听说过?”
“若是大官人想要知道,我回去在茶行召集大家,给他们宣扬一下,让他们都帮忙打听打听,定会让大官人满意。”
“哈哈哈,我只是相信厚利之下,必有勇夫。”
宋煊笑着摆了摆手:
“我只是有些好奇,就算走私到东京城来,一路上也得缴纳税款、各种税费的,能多挣多少钱?”
高然是赞同宋煊那句厚利之下,必有勇夫的。
要不然他们也不会冒着极大的风险,把粮食都运输到第一边境线上去,想要获取高利润。
“大官人,这种事我真是不清楚。”
宋煊点点头。
走私茶叶赚取利润,那可不是小茶农能够搞起来的。
还得是他们这些商人,能够想法子躲避在运河上收税的地方,一路进到东京城来。
大宋对于地方上的治理还是很薄弱的。
要不然宋煊在家乡有个小及时雨的称号,就能让当地县衙主动派人来联系,帮忙稳定勒马镇的治安。
宋煊是靠着拳头打出来的。
再加上家里兄弟多,别管关系如何,总之能让人忌惮。
正是因为乡下许多都是“自治”,连东京城都有黑店,那乡下更是不少。
乡民干点违法犯罪的事,那实属正常。
有着五代遗风的影响,大家都是刁民,而不是良民。
“有没有考虑过把茶走私到西北去?”
“没。”高然立即摇头道:
“四川的茶不能出来,所以只能他们境内自己喝,想要走私到西北很难。”
宋煊还真不知道四川的茶不能出省。
“为什么?”
高然进一步解释道:
“他们乡民自己买卖无所谓,但是绝不能往外卖,这是朝廷规定的,许是怕他们走私羌人,扰乱了官卖的价格。”
如今大宋与西夏之间根本就没有榷场,也就没有买卖的机会。
至于茶马交易那还是五十年后宋神宗下令在秦州和成都成立茶马司,专门负责与吐蕃、西夏的茶马交易。
而如今的西北诸多吐蕃势力,全都是靠着进贡马匹,然后朝廷赏赐给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