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这还是家里闹灾吗? (第3/3页)
洞主的声音越发变得高亢起来:
“若没有内鬼配合,宋煊他纵然是立地太岁,也不可能找的如此精准,一下子打俩,连祥符县的他都要去处理!”
“既然洞主都这样说了。”
赤羽当即开始指责苍鳞暗中与宋煊勾结。
出卖我等兄弟,换取他的荣华富贵。
苍鳞冷笑连连:“若是我出卖了你们,现在宋煊早就派人把我们围起来了。”
“宋煊他在滑州,怎么有空?”
“他今日回来了。”
“好啊,你连他什么时候回来都一清二楚的。”
赤羽再次拍桌子:“苍鳞,还说不是你与那宋煊暗中勾结?”
“我与他暗中勾结,那抓捕洞主如此大的功劳,宋煊就算假手于人,又如何做不到?”
苍鳞神态自若的道:“他动动手指就能调动禁军,你我还有逃亡的机会吗?”
赤羽被苍鳞这么一问,登时愣住。
此时确实是一网打尽的绝佳机会。
“啸风,你怀疑谁?”
有了洞主的点名,啸风也没瞒着:
“我怀疑军师,他一个读书老头,如何能从宋煊紧锣密网的围剿当中逃脱出来呢?”
“那么多人,怎么就没有人去检查屋顶的!”
军师白鸩的手都被气的抖动了起来。
“宋煊他百密一疏,再加上老夫的运气好。”
白鸩瞪着啸风道:“就你的嫌疑最大。”
“你先血口喷人的,我不过是还给你罢了。”
啸风毫不在意的进行嘲讽。
反正谁身上都别想干净,要么一起粘屎,要么就一起清白。
“苍鳞,你觉得谁嫌疑最大呢?”
“洞主,我分辨不出来。”
老成持重的苍鳞虽然也愿意时不时的搂钱,但是对于其余人的怀疑,他就算有,也不会公然说出来,激化矛盾。
“分辨不出来,那就是没有。”
洞主环视几个人道:
“兴许你们都在不知不觉当中,被宋煊给算计了。”
“我们当中确实是有宋煊的眼线,但并不是在座的各位,许是你们不曾怀疑过的心腹部下。”
洞主说完之后又补充道:
“那宋煊最会收买人心,县衙当中许多人都愿意为他卖命,供他驱使。”
“不错。”苍鳞也连连点头:
“洞主说的在理,我听闻这次受伤的士卒都得到妥善的安置,死亡的捕快衙役也都被他派人先放在仵作停尸房保存,待到退水之后再加以安葬。”
“战死的二人家小都被宋煊差人安排在县衙后院住下。”
“如此一来,怕是有更多的人愿意为他卖命了。”
洞主让他们不要相互怀疑,而是把怀疑对象下放更低一层去。
说实在的,像他们这种上层人物,靠着无忧洞吃喝不愁,还能攒下一大笔钱。
若是投了官府,能有什么好处?
朝廷无人难做官的道理,有多少人懂的!
除非是下面的人想要上位,里应外合的干掉己方老大,这种可能性最大。
“你们回去之后都仔细查查,不要放过一丝的线索。”
洞主再次看了几人一眼后:
“若是有一丝的线索,那便都与我说来,我来帮你们确认线索真假。”
“是,洞主。”
几个人纷纷应声。
“我无忧洞存在百年,而宋煊为任不过半载,他能在开封县执掌几年?”
“将来去了外地,我们又能高枕无忧了。”
“所以你们损失人手的,就慢慢培养人手。”
“东京城最不缺的就是人。”
无忧洞洞主鼓励了众人一遍后,便让他们离开了。
随着人都走了,无忧洞洞主缓了好长时间,洞主才从秘道离开,前往浴室洗漱。
别说,就宋煊这个清淤活动,让开封县没什么积水,都流入汴河当中。
他能从秘道里走,还得谢谢宋煊。
第二日。
宋煊骑着高头大马带着衙役前往城外。
王曙又乘着驴车过来:“十二郎,暂且上来一叙。”
宋煊勒住缰绳,直接跳上驴车:
“王中丞,怎么了?”
“近日你一直都在忙碌,我已经找司天监的人算过了,若是想要有吉时,怕是就在八月十五前后做事。”
王曙用不着解释的太清楚,宋煊明白所谓的吉时是凶手在浴室刨心取肝的动作。
“此事可是有皇城司的人参与了?”
“官家已经差人去了。”
宋煊坐在驴车上:
“那王中丞静候佳音即可。”
“你说,那凶手的炼丹炉当真会受到暴雨的袭击吗?”
“会的,没有人能够幸免,若是他居住在祥符县,那必然会遭受到重创。”
宋煊只能给予王曙更多的信心。
因为越到这个时候,王曙已经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患得患失的。
凶手能不能抓住,就在眼前了。
“嗯。”
王曙信心又多了一些,便不打扰宋煊了去城外做事,而是奔着皇宫而去。
二人走的正是相反的道路。
赵祯坐在驴车里,并没有往外探头。
周遭也有不少护卫。
出城,那些灾民可不认识他。
此时到了城外,依旧许多灾民,人数甚至增多了。
待在老家原地等死,不如来东京城求个活路。
如今城外也有大批厢军在维持秩序,避免出现什么骚乱。
时间倒是不早,有人在那里做熬粥的准备了。
“大官人,人数怕是要过万了,男女老少,能抽出三千精壮,就算运气不错。”
要逃荒肯定是一家子逃荒。
“没事,咱们这活,女子也能干,孩子交给老人照拂,要以各县自划分,以村子在细分,相互做保。”
宋煊瞧着早早开始排队,妄想着能早点吃饭的灾民:
“我还可以给孩子找一些学生教授识字,千字文、百家姓甚至是数数,都可以。”
“啊?”
赵祯没想到宋煊还会这么安排:
“可是朝廷赈灾就已经非常耗费银子了,若是再准备笔墨纸砚,怕是。”
赵祯在宋煊外出的时候,那也是疯狂的找补三代流传下来有关洪灾的案例,想要从中再找出点合适的好法子。
同时对于灾害损失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六哥儿,你这就有点属于何不食肉糜了!”
“嗯?”
宋煊哼笑一声:
“汴河里有淤泥,同样也有许多沙子,欧阳修他虽然落榜了,但是我听说家里贫困的时候,他母亲画沙教授他识字。”
“如今应用到这里来,那也是完全可以复制的。”
“画沙!”
赵祯当真是被富贵的生活给迷了眼,想象不到贫苦人家要怎么识字。
当然这种信息垄断是双向的,百姓对于皇帝的日常生活畅想,那也是天天吃肉饼,想吃什么吃什么。
具体的菜式,他们没吃过,只能用什么来代替。
宋煊站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拿着木质喇叭,对着下面的百姓进行传达官府的惠民政策。
现在粮食紧张,所以吃的粥只有这么多。
但是若是跟着他宋煊去修缮汴河以及周遭河道,那便会有干饭以及荤腥吃,还能有工钱。
男女都可以进行报名。
由老人和孩子在这里吃赈灾粮,家里的壮劳力来挣吃饱肚子和工钱。
“官府也会请郎中,给患病的幼童老人看病抓药,若是青壮也病了,可以一并看了。”
宋煊说完之后,便是嗡嗡嗡的议论声。
大多数人都是愿意的。
因为宋煊的这一整套政策下来,对于流民扑面而来啊的感受是:
朝廷要我活命,还能让我挣钱的震撼感!
灾民们背井离乡到了东京城,其实大多都知道厢军制度的。
来了这里只能喝稀粥苟活。
可是这位宋知县说接下来跟着他去修河,大家不仅能吃饱饭,还能有工钱。
上哪找这种好差事去?
“大官人,是真的吗?”
人群当中有人壮着胆子喊道。
“当然是真的,我宋十二乃是天圣五年官家钦点的状元郎,说话一口吐沫一个钉。”
赵祯很想说应该是一诺千金,但是他看向下面的流民,应该许多人都听不懂。
自己又是何不食肉糜了。
十二哥在民间许久,定然比朕知道该怎么同百姓们去打交道。
“诸位,有什么冤屈直接去敲我开封县冤鼓就成,我给你解决。”
“东京城谁不知道俺立地太岁的威名?”
“状元郎。”
“我听说过,还是连中三元呢。”
“对对对,想起来了。”
流民当中议论纷纷,又有一个灾民开口道:
“大官人,小人叫刘敏,我们夫妻两个带两个孩子,都想去修河,可是苦于两个孩子无人照顾,怕被人拐走。”
“这个问题问的好。”
宋煊指了指旁边的官员道:“一会给他多盛一碗粥。”
刘敏大喜过望,他没想到还有意外收获。
“对于年幼的孩童,有老人照拂的是可以照拂,但是精力不够,我打算差人运来生石灰,先进行消毒。”
“然后按照各自的县来区分大家划片,同乡之间也好有个照拂,尽量一家搭建一个窝棚以及专门的公厕。”
宋煊让自己的声音大一些:
“但是这些明显不够,所以我打算去国子监请一些学子过来,教授孩子们识字打发时间,帮忙照拂,等你们散工回来,一家团聚。”
现场灾民对于宋煊的安排,颇有些惊的说不出话来了。
这还是家里闹灾,跑到京师乞活的无奈之举吗?
如何待遇变得这般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