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5章 那个,我懂点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55章 那个,我懂点的 (第3/3页)

思维,一下子又被宋煊给打破了。

    这就给了赵祯更多的思考。

    他以前接受的儒学教育并不是真理,而只是御人的手段,且自己作为皇帝不能被儒学所驾驭。

    那些个大儒,没有一个人告诉过赵祯这样的道理。

    至于刘娥,同样也不会给赵祯讲什么执政心得。

    赵祯是渴望学习帝王之术的。

    但是没有人教他。

    这让赵祯模仿处理政务的时候,总是不自信。

    但是他发现宋煊懂“帝王之术”,那可就太好了。

    如今出了宫,远离那是非之地,也是出自宋煊的主意。

    还让自己学习韩非子,有不懂的可以攒着去问贾昌朝。

    “这样的话,那是不是各处监牢的犯人,就算想要复刻十二哥的法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吧?”

    赵祯的独立思考,让宋煊感到十分的欣慰。

    “确实如此。”宋煊站起身来走到窗户边:

    “并不是所有官员都如同我这样会搞钱,甚至会舍得往外撒钱的人。”

    “所以朝堂发布一条新政策,就算最初的想法是为百姓着想。”

    “可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当中,那些官员不知有意还是无意就会把朝堂的政策给执行歪了。”

    “最终成为害民的政策,锅也是由朝廷来背负。”

    赵祯同样站起身来,走到窗户边,望着下面的游走的百姓。

    对于宋煊的话,他想反驳,但是又没什么例子。

    各州府的地方官员赵祯虽然没有接触过,但是中枢这帮人全都是从基层上来的。

    这些宰相们在处理政务上,也是有着自己的小心思。

    更不用说其余人了。

    在东京城内,十二哥他收税尚且会遭到针对。

    旁余人呢?

    赵祯是认为宋煊可是大宋立国以来最年轻的连中三元之人,诗词又冠绝天下,再加上岳父还是大宋军方第一人。

    就这样的背景,偏偏还有人故意给他使绊子。

    那些实力没他强,背景没他深厚的进士,在地方上遇到的难题,岂不是会更多?

    赵祯悠悠的叹了口气,一时间也不知道要如何解决?

    “对了,六哥儿,明日若是无事也来县衙,正好体会一把当知县的一天。”

    宋煊再次提议,既然赵祯没有机会练手处理政务。

    可是县衙也有不少公务,需要宋煊来定夺的。

    赵祯身为大宋皇帝,目前处理不了全国各地的政务,处理京师赤县的政务,也完全没问题。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嘛。

    赵祯一扫方才的颓然之势,各地进士只要有本事,自然能够展露头脚,将来可以重用他们。

    如今十二哥让自己来当县令练手,完全没问题啊!

    “好啊,那日十二哥说此事的时候,我确实是心中十分的想要,但是又以为十二哥是在开玩笑。”

    “哈哈哈。”

    宋煊摆摆手:

    “什么开玩笑,我是认真的,六哥儿多与县衙的积年老吏接触,就知道当臣子的,可不一定会说心里话。”

    “这些人的演技以及心机,是完全不输中枢的那群相爷的,甚至肮脏的心思不如他们重一些。”

    赵祯一听更是兴趣盎然。

    若是没点挑战,他还真不想费多少心思。

    既然宋煊都这样说了,那自己绝不能让他小觑自己。

    这么多年的“观政”,虽然没被大娘娘悉心教导过,可他也是看过猪跑的人,如何能没有点心思和手腕呢?

    张方平掏了掏耳朵,他确信官家是被十二哥卖了还给十二哥数钱呢。

    如此炎热的天气,十二哥定然是不想干活。

    现在机会送上门来,遇到雄心壮志的官家,如何能不让他前后忙碌?

    若是旁人觉得宋煊疯了,可是张方平并不意外宋煊的这种操作。

    他没有把官家当官家,同样也没有把官家当傀儡。

    毕竟傀儡是没机会处理政务,积累自身经验的。

    治大国如烹小鲜。

    若是一县能治好,有了自己的治理心得,将来遇到更大的州府,同样也不会手忙脚乱的。

    以前赵祯根本就想不到如此曲线的办法。

    二人商量之后,便各自散了,免得宋庠突然来查岗,被大娘娘那里知晓。

    赵祯回到玉清宫后,先是去看了自己还在生病的妹妹。

    至于求雨之事,他直接让玉清宫的道士停了,免得求来大雨,到时候水淹东京城。

    这个理由让道士也不敢轻易反驳。

    求雨这种事,说白了,就是谁心里都没底。

    谁也不敢保证自己能顺应官家的心意,求来及时雨。

    这种事,他们都知道是要靠老天自己个做决定的。

    特别是许多供奉神明的和尚道士,他们对于神明有几个相信是真实存在的?

    甚至是站在最高处的那些得道高僧或者真人们,更不会相信世上有神佛之事。

    到最后修的道求的佛,最终全都是他们自己的内心投影。

    赵祯坐在大殿内,他看着塑像,只是觉得大殿当中分外凉快,不用浪费冰块。

    没让赵祯等待太长时间,高遵甫就把消息给他带来了。

    樊楼背后最大的主子,是大娘娘身边的林夫人。

    听到皇城司的汇报,赵祯看向高遵甫:“消息准确吗?”

    “官家,准确的很。”

    高遵甫连忙拍着自己的胸脯保证,绝不敢欺瞒官家。

    只不过樊楼明面上是张耆、刘从德的分子,以此来掩盖真正的目的。

    “原来真是她!”

    赵祯愤愤不平的锤了下坐垫。

    她暗中使绊子与十二哥作对,背后可否有大娘娘的影子?

    亦或者是林夫人狐假虎威,自己个在悄悄搞事。

    高遵甫躬着身子,并没有多说什么。

    “你叫人盯着她的一举一动。”

    “啊?”高遵甫老老实实的开口道:

    “官家,这比较难,大娘娘的周遭可是有不少耳目,咱们根本就安插不进去。”

    赵祯想了想退而求次的道:

    “那安排人监视林夫人的家人可有把握?”

    “回官家,这没问题,咱们皇城司的强项。”

    高遵甫再次连连保证。

    “那你就看樊楼的人,什么时候去他们家,最好能知道谈了什么话,方便我做出判断。”

    “明白了。”高遵甫躬着身子道:“我这就安排人去做此事。”

    高遵甫当然明白官家突然对林夫人感兴趣的缘由了。

    吓了他一大跳,还以为是为了剪除大娘娘身边的羽翼提前做的准备呢。

    结果是因为闹的沸沸扬扬,樊楼不老实交税,被宋状元追缴之事。

    “原来官家他对于这些事也好奇的很。”

    高遵甫直起腰来,当即去吩咐人准备做事了。

    这可是个好差事。

    赵祯见众人都走后,他还是没忍住点了香,给三清供奉。

    在他这个位置上,有许多事都是身不由己。

    “朕什么时候才能重获自由啊?”

    赵祯望着三清的雕像,缓缓问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

    ……

    宋煊家中。

    他们夫妻二人正在下五子棋交流感情。

    这种玩意好上手的同时也锻炼脑子。

    可是比围棋简单多了。

    曹清摇玩的不亦乐乎。

    两声敲门声。

    老仆人在外面喊了一句:“少爷,枢密使之子张利一拜见,要不要见?”

    宋煊手里攥着的黑子放下,随即又在棋盘上摆了一颗:“你输了。”

    “你晃我,要不是曹伯喊你,我如何没看见这步?”

    “嘿嘿嘿。”

    宋煊捏了捏曹清摇的小脸蛋:“还敢嘴硬,等我回来收拾你。”

    曹清摇翻了个白眼,随即靠在凭几上瞧着宋煊踏拉着木屐走了。

    宋煊手里拿着扇子,穿着家里侍女给缝制的背心大裤衩子就去见客。

    张利一是不情不愿的前来。

    他觉得自己跟宋煊学不到什么。

    就算人就是状元郎,可自己真不是读书的那个种子。

    所以为了将来仕途上有所成就,他是习武的。

    再加上自家老爹当枢密使,至少也得好些年的时间,足够提拔自己了。

    张利一瞧着宋煊穿成这样出来了,分外惊讶。

    因为他也是看过三国演义的。

    这不就是曹操倒履相迎许攸的戏码吗?

    张利一不明白。

    自己比不过许攸,宋煊也不是曹操。

    他这样做甚?

    怨不得张利一多想,因为宋煊穿着背心大裤衩子出来,跟没穿衣服出来没啥区别。

    “原来是张三哥到了,久等了。”

    张利一见宋煊如此给面子,他也不好拿腔作调,嘴里说着叨扰了。

    “令尊在酒宴上特意叮嘱我了,想要把张三哥送到我身边历练一下。”

    宋煊给自己扇着扇子:“如今开封县正是用人之际,事情复杂,正是需要张三哥这样的人才。”

    听着宋煊这位状元郎的夸奖,张利一脸上还是流露出得意之色。

    “不知道张三哥是擅长什么?”

    “我平日来一直练武,想要博得马上功名,报效官家。”

    “好啊!”

    宋煊连忙鼓掌道:“不知道张三哥最擅长什么?”

    “骑马射箭。”

    “我家里那匹马有病,旁人也骑不了,不如张三哥演示一下射术,让我心里也有个底,如何?”

    张利一觉得完全没问题。

    反正骑射在宋煊这个家里也施展不开。

    不如他的家里宽敞,跑马完全够用。

    于是宋煊招呼一声,直接让人把靶子放在三十步外,又递给张利一弓箭。

    “张三哥,条件简陋,从厅内到门口足有三十步,你射一射看看。”

    张利一拿过弓就觉得有些沉重。

    他还没拉过斤数如此重的弓箭,他试了试,没有放出去。

    “宋状元,我平日里拉的都是一石二的,这把弓不适合我。”

    因为宋朝有床弩,远距离也用不着使用弓箭,军中选拔弓箭手在一石往上就合格。

    “我家里只有这把三石的。”

    听着宋煊的话,张利一一脸惊讶的打量着宋煊:

    “可是宋状元平日里把玩的?”

    “对,我岳父送给我的。”

    宋煊没有隐瞒,他拉三石弓完全不困难,还挺轻松的。

    张利一指了指三十步外的箭靶:

    “宋状元平日里就这么练习吗?”

    “一般去后院,那里有五十步,只不过如今天气太热,我不想出去。”

    宋煊拿着弓箭比划了一下:“不过我平日里不喜欢射静态靶。”

    张利一觉得宋煊有点吹牛的成分,他一个文状元如何会武状元的手艺呢?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