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4章 宋煊是个黄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54章 宋煊是个黄毛? (第2/3页)

 基础就是避正殿,少吃饭,进一步扩大言路,最重的是下罪己诏。

    赵祯还真的为了求雨下过罪己诏。

    相比于旁人虚伪的政治表演,赵祯他是真的与百姓共情,也不偷奸耍滑,丝毫不顾及自己的身体还能不能受得住。

    纵然此举不能改变百姓实际上的损失,但是也会让受灾百姓心理得到一些安慰。

    其实这背后也有一些“文臣”操纵,他们借着对灾害信息的政治性解读,挟天之力对皇帝进行规谏,以此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赵祯自小被“规训”的很好,无论是刘娥还是教导他的那些大臣。

    赵祯的“恭俭仁恕”并非天生的。

    他六岁就受到良好的儒学教育,至今都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

    赵祯是在潜移默化慢慢养成的“畏天变”而爱民力的性子。

    “难道十二哥不相信吗?”

    赵祯觉得宋煊西游记写的那么精彩,又是成仙成佛的,如何能不相信神明存在呢?

    听到赵祯的反问,宋煊洒然一笑:

    “其实我以前也是相信的,在我没有饭吃的时候,我无数次祈求上天能够怜悯我。”

    “在我知道我爹是个烂赌鬼后,也无数次的请求神明庇护我。”

    “可是我发现,根本就不管用。”

    宋煊停下挥舞的扇子:

    “世上能够掌握你人生的只有你自己,神明屁用都没有,所以当我摒弃神明之后,日子过的越来越好,与神明有个屁的关系?”

    宋煊说的话,张方平是深有感触的。

    他以前也曾经祈求过上天,谁还没有个请求神明拯救自己于水火之中的时候呢?

    赵祯也有过这种处境,无论是对父皇的离去,还是对姊妹的病情,甚至祈求大娘娘对自己好一点。

    即使他贵为九五至尊,神明也从来没有眷顾过他。

    赵祯对于宋煊的话,其实也是认同的。

    但是作为天子,他的政治身份摆在那里,又很难让他开口附和。

    “六哥儿,儒家经典就是个屁,你不要受困其中,作为一个那啥,是可以利用儒家,但绝不能被儒家所用。”

    宋煊毫不客气的道:“难道董仲舒等人是正人君子吗?”

    “他们解释道圣人之言的含义,就是正确的吗?”

    “万一圣人说这话的本意根本就不是他们解释的意思呢?”

    宋煊的话在赵祯听来,犹如巨大的爆炸,让他一时间有些眩晕。

    他万万没想到熟读儒家经典,并且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达成连中三元的宋煊,竟然会对圣人之言不屑一顾!

    相比于赵祯的懵逼,张方平更加容易接受。

    因为宋煊说的确实在理,圣人之言的原本意思,可能已经被改变。

    否则那些读书人,为什么要因为争夺“注经权”而打的头破血流。

    不就是借着圣人之言,来阐明自己的意图,从而到达政治目的。

    赵祯眼里露出不解之色,这与他自幼接受过的教育大相径庭。

    但是宋煊在这方面还是有着一定的权威性的。

    光是从他在应天书院喊出那四句话,就能让诸多学子趋之若鹜的前往书院学习。

    甚至连当代大儒都对宋煊赞不绝口。

    “真的吗?”

    听到赵祯的询问,宋煊慢悠悠的扇着扇子:

    “六哥儿可以派人去寻汉儒、唐儒的著作,就会发现他们的想法与如今的宋儒是有些差异的。”

    “还有董仲舒说的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此非孔子君使臣以礼之本意,实为武帝削藩张目罢了。”

    “若是久远的例子六哥儿听的不明白,我不妨把话说的更严重一点。”

    “大娘娘垂帘听政的祥瑞政治以及先帝的天书运动,是真是假,想必六哥儿心里是清楚的。”

    赵祯瞥了宋煊一眼,他不愿意提及自己父皇的不妥之处。

    本来大宋到了真宗时期还挺富有的,咸平之治是积累了一些财富的。

    但是他大搞天书运动,祥瑞降世这种活动,实在是太费钱了。

    玉清宫比阿房宫还要奢华,你就说单这一项就花了多少钱?

    再加上刘娥也时不时的出手大方赏赐,到了如今的赵祯接收的内库,都没有多少钱了。

    “六哥儿如此喜欢儒学,学成以后将来是要利用儒学,而不是被儒学利用。”

    宋煊止住扇风的动作:“毕竟尽信书不如无书。”

    “受教了。”

    赵祯本以为宋煊该是儒学的坚定簇拥者,未曾想到他却是根本就不相信书本里的话。

    反过来还让自己也不要相信。

    “我今日始知孔夫子诛杀少正卯之事了。”

    赵祯又反过来叮嘱宋煊:“十二哥今后还是莫要在外人面前宣扬此等言论,否则于你不利。”

    “哈哈哈。”宋煊指了指驴车内的三人:

    “除了你们之外,有些话我连范院长都不会说的,他这个人,太爱较真了。”

    马车内的三人对宋煊所言皆是感到好笑又欣慰。

    驴车缓慢到了打马球的场地。

    张方平先下车,宋煊下了车扶着自己的夫人下来。

    赵祯坐在最里面,自然是最后一个下场。

    杨小娘子额头系着红带,当真是飒爽的模样,一早就在门口等了。

    她见张方平过来立即小跑几步打着招呼,一时间满面笑容。

    同时瞧见了宋煊带着他的夫人。

    她们这些将门姑娘,谁不羡慕曹利用的女儿?

    不过也正是因为宋煊,所以她们才有机会争取探花郎张方平成为自己的夫婿。

    对于宋煊的面孔,杨小娘子是有印象的,当初游街的时候,大家可都是看他,给他扔香囊手帕。

    奈何宋状元把许多玩意都交给了为他牵马的禁军(狄青),着实是扫兴。

    狄青可谓是那年十八,站如喽啰了。

    这些个将门虎女可没有看得上他的,尽管狄青那也是一个帅小伙。

    杨小娘子招呼了一声,对于藏在宋煊身后的那个年轻人倒是不怎么在意。

    此人如何躲躲藏藏的?

    男子汉大丈夫一点都不大气。

    杨小娘子带着几个人进去,引导到vip席子上。

    不仅有遮阳篷,还有可以散发寒气的冰块用来降温。

    “一会我便带着我们队伍与另外一支女子队伍比拼马球。”

    杨小娘子对于自己队伍的几个人介绍了一下,对于另外一支队伍的并没有介绍。

    打马球运动在东京城是有专门的场地的,一般都是在元宵节会免费为百姓表演。

    剩下大部分时间那都是权贵们的玩乐场所。

    直到宋徽宗时,马球运动终于走向了民间,出现了专门的打球社,提供走马打球服务。

    南北宋最喜欢打球的皇帝当属宋孝宗,他非常痴迷,风雨无阻,还组局让太子宋光宗一起玩。

    大臣们非常担忧他们的安全,因为打马球极为激烈,又有马匹不好控制,结果皇帝的眼睛还受伤了。

    宋孝宗不仅喜欢自己玩,还让全国各地的军营也都玩,当时正在服役的陆游也是响应号召参与马球运动,事后连连写诗回忆。

    “好啊。”

    张方平应了一声,脸上带着笑。

    杨小娘子也不在多说话,而是下去准备去了。

    赵祯也不是第一次观看,其实每年三月都要在大明殿前举行打球礼。

    他要亲自上场打球。

    球场外竖起二十四面旗帜,进一球得一筹,得一筹者换一面红旗。

    按照规定是皇帝打进第一球,然后各个球手驰马争击。

    谁先进十二球,哪只队伍便赢了。

    “女子打球,我还从来没有看过。”

    赵祯感慨了一句。

    曹清摇解释了一下:“女子打马球,一般都不会让旁人观看的,我曾经也打过马球。”

    “原来如此。”

    曹清摇又瞧瞧给宋煊指了一下:

    “杨小娘子带的人多是京师将门女子穿着紫服,而穿着绯服的多是边将将门女子,领头的也是杨小娘子。”

    “杨六郎的小女儿吗?”

    “正是,唤做杨金花,性子泼辣的很。”

    曹清摇又给宋煊介绍了一下各家小娘子,她以前也是混这个圈子的。

    宋煊听着点头,就这还只是一部分。

    大家也有着各自的圈子。

    双方队员各自骑着马匹,宋煊打眼一瞧,可是没有什么驽马,都不错。

    杨小娘子以及杨金花小娘子,二杨对战。

    谁先击球,要先射箭。

    箭头是被去掉的。

    一个像是踢蹴踘进球的架子,他们要把箭矢射进圈里就成。

    三局两胜。

    刷刷刷。

    杨金花连射三箭,全都透过去了。

    到底是她技高一筹,杨小娘子就中了一箭。

    张方平连忙扯了一下宋煊:“十二哥,你箭术好,觉得三箭都中了的小娘子技艺如何?”

    “称得上精湛。”

    宋煊评价了一句:

    “而且手腕处都带着护臂,防止被弓弦刮破,估摸从小就练,手指也有茧子了。”

    张方平轻微颔首:

    “这么说来,杨小娘子的臂力不行,面对这位杨小娘子的进攻,怕是打马球也不是她的对手啊。”

    “话不能这么说,打马球始终是一项团体运动,个人能力较强,可不懂配合,也无法取胜。”

    赵祯给张方平解释了一句,随着锣声响起。

    比赛场面确实十分激烈,中场开球后,双方驰马争击,场外击鼓奏乐,气势壮阔。

    场里尘飞马后去,空中球势杖前飞。

    球似星,杖如月,骤马随风直冲穴(球门)。

    而且马球很讲究击球的技术。

    即使杨小娘子被张方平判断技术不行,可依旧打出了背身击球、仰击球、俯击球、左右击球等高难度动作。

    没有金刚钻,要不然她也不会主动邀请张方平来观看自己的比赛。

    “盘踞在京城内的将门小娘子多,也更加抱团。”

    曹清摇挨着宋煊小声介绍道:“所以她们日常训练也十分激烈,相比于学习女红,大家更愿意打马球。”

    “反倒是杨金花等边将家里的小娘子,人数在东京城并不占优,而且家里也不怎么愿意让她们总是来训练。”

    “所以球技会不如她们。”

    宋煊点点头,他不得不承认,哪里都有所谓的圈子。

    即使大家的地位相同,但也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圈子,再进行细细的划分。

    剔除一些不够资格之人,以此来达到一些所谓的优越感。

    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杨小娘子等人团队配合要比杨金花整体团队高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