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7章 来校场,带刀兵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
    第107章 来校场,带刀兵 (第1/3页)

    官官相护。

    自是有着共同的利益要维护。

    郑文焕自然是逃不脱如今这个局面。

    县丞周德绒在户房发了好一通脾气,总之就是他被新任知县给批评了一顿。

    你们谁都别想好过!

    户曹参军钱甘三是最紧张的,因为他是主要负责做账之人。

    一旦知县追究下来,他可就完犊子了。

    大宋是允许胥吏之子参军科举考试的,这个规则直到朱元璋当了皇帝才改的。

    因为老朱遭受过胥吏的打压,他认为从大宋开始,惟胥吏心术已坏,不许应试。

    县丞发了脾气,整个县衙的吏员全都夹起了尾巴。

    看样子新任知县的第一把火已经烧起来了。

    就是不知道会有烧到哪几个倒霉鬼。

    倒是宋煊并没有窝在房间里吃饭,而是带着两个随从出门。

    正巧碰见了刑房的人,主管是刑曹书手于高。

    于高连忙行礼,众多小吏也是跟着行礼。

    宋煊倒是不以为意,询问他们中午都去哪里吃饭。

    于高连忙打起精神。

    要么就是蹭牢子的锅与柴热一热剩饭,要么就去外面的摊子上对付一口。

    如今天热了,正好可以出去走动一二。

    牢房那里是要给犯人准备点“猪食”的,故而总是会申报柴火与糙米。

    大家用一点柴火又怎么了?

    犯人有口吃的就不错了,管你吃的是凉的和热的?

    “你们今天准备去吃什么?”宋煊本想招呼齐乐成的。

    “回大官人的话,去拐角那里吃碗面。”于高连忙开口回了一句。

    “味道如何?”

    “倒是还凑合。”

    宋煊颔首:“前头带路,我也去尝尝,走啊。”

    于高没想到宋煊会跟他们这些人一起去吃饭,随即便小心翼翼的主动前头带路。

    刑房算不得什么大部门。

    他们主要是负责案件记录,刑具管理。

    五个人都会写字就成。

    “小齐兄弟,走啊,一起。”

    随着宋煊的呼喊,齐乐成精神一振,连忙跟上。

    刑房的吏员们都看向齐乐成。

    未曾想他一个小小的低级杂役,竟然会被大官人称呼小齐兄弟。

    如此亲近,他们之间可是有什么“关系”?

    在县衙当中厮混。

    能力并不是那么的重要。

    关系才是最重要的!

    看样子今后得对这个看门狗客气些了。

    一行人便到了拐角。

    眼前是一辆两匹健壮的骡子拉着的太平车。

    这种车最早是出现在宋代,主要使用地区便是在中原。

    行驶稳当故而得名。

    摊主见于高簇拥着一个年轻人过来,连忙过来招呼,卖力的擦凳子邀请宋煊坐下。

    “这位客官面生,可是头一次来我们小摊。”

    宋煊一边坐下一边问:

    “不错,店家,你这里都有什么面?”

    “好叫客官知晓,我们店里菜面、插肉面、大燠面、大小抹肉淘、煎燠肉、杂煎食件、生熟烧饭、煎鱼饭。”

    宋煊点点头,应该都是东京特色,他没吃过:

    “店家,你们这最拿手的面是哪一种?”

    “自然是插肉面。”

    宋煊点点头,回头看了一下人:

    “给我来十份。”

    “好嘞。”

    摊主连忙笑嘻嘻过去准备了,一次卖出十份插肉面。

    可是豪客了。

    于高下意识的就要过去付账。

    毕竟这个摊位虽然摆摊,但是特色面食可是不便宜。

    “哎。”

    宋煊直接拦住于高:

    “怎么回事,你想给本官付账?”

    于高被问,倒是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大官人,理应如此。”

    不用宋煊招呼,王保就直接从褡裢里掏出钱来找掌柜的询问多少钱。

    “你一个月都多少俸禄,请得起我吗?”

    “倒是请得起大官人。”

    宋煊呵呵笑了笑:“那这帮兄弟也能请得起?”

    “倒是有些手头紧。”

    宋煊示意于高等人坐下:

    “老子出门吃饭,从来都是请别人。”

    “谁想请我吃,先掂量掂量自己有没有资格请!”

    “是是是。”

    于高连忙应声。

    倒是没有觉得宋煊侮辱他。

    事实就是如此。

    当真谁都有资格请连中三元的状元郎吃饭的?

    不过像宋煊这种不用手下表达“孝心”的官员,他们还是头一次见。

    无论如何新官上任,这帮手下都得凑钱请上官吃饭。

    就算你花了钱,都不一定有资格到场陪座。

    齐乐成也脸上带笑的坐在一旁,只是觉得自己十分的幸运。

    今日那些吏员传闲话的时候,齐乐成就想要把这些事告诉宋煊。

    但是一直都没有机会。

    宋煊见他们坐下,随即笑了笑:

    “都甭紧张,我从郑主簿那里瞧见过你们的俸禄。”

    “一个个都穷得都要偷县衙的纸张卖卷宗过活了,还要请我吃饭,怕是自己都很难果腹吧。”

    于高等人连忙说不敢私卖朝廷的纸张。

    宋煊也无所谓:

    “左右不过是些纸张,废纸卖了就卖了,不要陈年旧案的卷宗卖了就成。”

    这种也是大宋的传统。

    宋煊科举考试保荐者之一苏耆的儿子苏舜钦。

    他就是与同僚照例卖了废纸,然后用这钱出去聚餐。

    期间王洙还与妓女杂坐,就是有亲昵举动。

    王益柔还写了一首诗,对孔子和当今圣上有大不敬之词。

    结果被张方平、宋祁、王拱辰疯狂抨击。

    赵祯也很生气,最终还是韩琦开口,说这些人都是官家的亲近之臣。

    如今西方边陲用兵,国家大事如此险阻,他们不为官家出谋划策,反倒借小事攻击一个王益柔,究竟是怎么想的?

    赵祯觉得有道理,只是给他们都给免官或者降职了。

    苏舜钦给自己辩解说这样做是“体恤吏人”,不是蓄意盗取。

    朝廷是允许吏人贩卖这些废纸的。

    但是也要用于公款吃喝。

    本部门用可以。

    你别邀请其余部门的人员,否则那就变成公款私用了。

    宋煊小小敲打了一下后,紧接着又笑道:

    “我可害怕于刑曹此时付了账,他今后几日真得去喝西北风了,嘎噔饿死了,此事还得赖在我头上。”

    “哈哈哈。”

    有人没忍住笑了笑,随即笑声传染了一片。

    于高发现这位新来的知县没有什么架子。

    并不像上午传言的那样是个冷面判官似的。

    众人也都放松下来。

    毕竟宋煊这位高高在上的文曲星,表现的还是挺接地气的。

    人家文曲星傲那也是有资本的。

    你不服,那也考一个连中三元感受一二。

    宋煊尝了尝面,其实这个招牌卖的贵就是肉给的足。

    碳水加肉还给配了两瓣蒜。

    别的面可不给额外配蒜的。

    宋煊见于高不吃蒜:

    “怎么,你不喜欢吃蒜?”

    于高摇摇头:“不是,是害怕一会回话熏到大官人。”

    “无妨。”

    宋煊率先咬了口蒜:

    “显纯,一会你去买两包丁香,也就是鸡舌香,回头给刑房的兄弟们送一包去。”

    “喏。”

    许显纯应了一声。

    于高下意识的咬了口蒜。

    他还真没见过如此大方的上官。

    毕竟鸡舌香,如今的售价并不便宜。

    不是谁都有资本用这玩意“镇压”口中的异味的。

    东汉末年曹老板给诸葛亮写信,说送他五斤鸡舌香,以表微意。

    宋之问想要爬上武则天的床,成为面首,结果被武则天嫌弃有口臭。

    为此他一天总是刷牙,甚至经常含着鸡舌香,但是也没有得到武则天的青睐。

    许显纯飞快的吃完面就直接去了药铺。

    反倒是众人都陪座着,主要是瞧王保在哪里大吃特吃。

    他们这帮县衙的来这里吃饭,还给钱。

    摊主自然是多给了一些料,吃的他们肚子溜圆。

    可没想到大官人身边的随从。

    是真的能吃!

    三碗拔尖的插肉面,都被他旋进肚子里。

    就这,他还把汤都给喝了。

    听着宋大官人说别吃的太多,下午还有活动要比拼一二呢。

    晚上补上中午这口。

    王保这才擦嘴,表示自己知道了。

    许显纯赶了回来,把鸡舌香交给宋煊。

    宋煊接过一包鸡舌香,先往自己嘴里扔了一个含着,随手散出去。

    众人连连道谢。

    宋煊这才开口问:

    “县衙每日处理的案件多不多?”

    “回大官人的话,不算多,忙的时候十几个。”

    “不忙的时候三五个,刑房的人都不够人手分一个案子的。”

    于高又给宋煊解释道:

    “大官人也知道民不举官不究的说辞。”

    “毕竟有些官司进了衙门就得花钱,许多百姓舍不得这点钱。”

    宋煊点头表示知道了。

    东京城百万人口。

    怎么可能人与人之间不会闹矛盾呢?

    街头斗殴时有发生,就算打得头破血流,也很少有人报官的。

    鬼樊楼把人绑走,来官府报案,官府也是没有一丁点办法。

    “行了,那我就回去眯一会了。”

    宋煊把嘴里的鸡舌香吐出来,又换了一块新的,溜溜哒哒的走了。

    于高等人赶忙行礼恭送,瞧着看门狗齐乐成跟了上去,他们这才开口议论。

    “头,大官人接触起来,也并不是如传闻当中的那般对人苛责啊!”

    于高轻微颔首:

    “户房油水充足,大官人他看见账册。”

    “历年收赋税不齐,眼瞅着就要为收夏税做准备了,他发火是难免的。”

    “还是头说的在理,宋大官人他担任知县也只是个跳板,将来定会奔着宰相去的。”

    于高也站起身来:

    “所以咱们平日里就老老实实的,大官人说什么,咱们就听什么,明白吗?”

    “都听头的。”

    于高轻轻拍了拍衣服上的大蒜外皮:

    “况且咱们平日里才挣几个钱呐,不趟这个浑水才是对的。”

    众人也是纷纷赞同。

    那些喜欢打官司的都是读书人,很少能给他们塞钱的。

    他们能收钱的地方也就是修改一下供词,收钱轻判,也没有太大的权力。

    况且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