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2章 君臣相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82章 君臣相谈 (第2/3页)

    更何况大家都是“卦中”之人。

    “哈哈哈。”

    张方平放声大笑,结果突然打了个冷颤,一股寒意上头,想上厕所。

    方才装逼吹冷风没关门,有点装过头了。

    “韩六郎,宫中厕所在哪里?”张方平连忙追问了一句。

    “我带你去。”

    韩琦站起身来,领着张方平出去。

    他们二人同文彦博点头示意。

    文彦博瞧着偏殿里默不作声的人,倒是也不再言语。

    谁知道这里发生过什么事。

    韩琦忍不住赞叹道:“我真没想到十二哥回家之后竟然如此拼搏。”

    “我瞎说的。”张方平把手揣在袖子里:“你如何能信?”

    “啊?”

    韩琦脸上露出震惊之色。

    毕竟张方平是长期住在宋煊家中的,他说的话,定然是真的。

    难不成是假的?

    “别这么惊讶。”

    张方平步伐倒腾的很快:

    “十二哥是何等天才之人,如何用下得这番苦功夫?”

    “我方才不过是让他们更加容易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

    “就好比自己再努努力,就能过超过第一名。”

    “可实际上,你再怎么努力,卷子上的评定等级是固定的,可十二哥的实力是不固定的。”

    “嘶。”

    这下子韩琦当真是倒吸一口凉气了。

    他方才也被张方平给晃点过去了。

    “十二哥当真没有下过如此苦功夫?”

    “他比我还爱赖床,如何能五更就起读书练字?”

    张方平脸上带着笑意:

    “这种事,你也就别往外说了,免得太伤他们了。”

    张方平可没把实话说出来,十二哥他练武练射箭的时间都比他练字的时间长。

    韩琦默然不语。

    当真没想到自己也会被“伤”!

    皇帝居住的宫殿内。

    张茂则站立了好一会,见宋煊睡着了,他也坐在一旁的椅子上休息。

    赵祯走路生风,回到自己的寝宫。

    方才有不少想要挑战宋煊状元之位的学子,结果一个个全都败退下去。

    单独拿出来,只觉得宋煊的策论写的好。

    但是一棒子自认为写的不错的学子都把自己的策论交上来,放在一起看后,那真是云泥之别。

    就算大儒刘筠等人也不得不承认,宋煊目前是断档领先这批人。

    他的评级为上等,其余人只能评为中上。

    怀着如此兴奋的心情,赵祯走到自己的门前,稍微平复了一下心情,这才让梁怀吉轻轻推开屋门。

    张茂则多机敏的一个人,听到脚步声就直接站起身来,侍立在一旁。

    赵祯走进门里,奔着床榻上望去,发现宋煊真的在睡觉。

    他招呼张茂则过来:“十二哥一直都睡着?”

    “回官家,十二哥进门之后便睡着了,兴许是那药效起来了。”

    赵祯又想起今日让他丢了面子的事,随即点点头:

    “让御厨房做些好吃的,一会等着十二哥醒了,我们俩一起吃个饭。”

    “是。”

    张茂则便听吩咐去找厨娘,也被称为尚食娘子。

    因为宋代饮食文化极为繁盛,又都爱吃。

    一般举办大型宴会必须要有专业的厨娘掌勺,甚至平日里富贵人家的聚会,也会邀请厨娘上门烹饪。

    而以厨娘的专业程度而言,市场需求极大,缺口更大。

    甚至在这个赛道上,是极为重女轻男的。

    文天祥曾写《名姝吟》说:

    “京人薄生男,生女即不贫。东家从王侯,西家事公卿。”

    别看厨娘地位不高,但是凭借本事吃饭,在哪都能立足。

    京城有一个叫宋五嫂的娘子,就会做一道菜“鱼羹”。

    人们争相追捧,大抵与网红类似,结果实现了财富自由。

    赵祯蹑手蹑脚的走到床边,站在那里仔细端详宋煊的容貌。

    说实在的,他有些对不上了。

    但是依稀从宋煊的眉眼里能看见他幼时的模样。

    赵祯当真是想不到,大家竟然会以这样的方式突然相聚。

    十一年的时间一晃而过。

    十二哥他当真考中了状元,还达成了连中三元的成就。

    最重要的,是朕当殿钦点的大宋状元。

    赵祯根本就没有给他母后机会,当场开口,免得这件事被她给抢走了。

    宋煊又不是在家里睡觉,又是大白天的,故而睡的很轻。

    他没有睁开眼睛,想要瞧瞧眼前这个年轻的皇帝想做什么?

    结果他就站在那里不动。

    宋煊装模作样的睁开眼睛,瞧着大宋皇帝赵祯,随即坐起来:

    “官家,什么时辰了?”

    “未时,该吃饭了。”

    “果然,我肚子都有些饿了。”

    宋煊下了床,站起身来,再次行礼:

    “多谢官家钦点我为状元。”

    “十二哥实至名归。”

    赵祯拉着宋煊的胳膊走到一旁的书桌:

    “我已经让人去安排饭食了,咱们两个先聊聊。”

    宋煊倒是没有拒绝,直接坐在对面。

    他打量这个历史上被称为宋仁宗的家伙。

    如今赵祯还很年轻,脸上的青春痘都没有散去呢。

    有点奇怪!

    宋煊眉头微挑,皇帝成亲这么早,又不止皇后一个女人,如何还能憋的长青春痘呢?

    “十二哥如此年轻,以弱冠之龄达成连中三元的成就,不说前无古人,我也觉得必然是后无来者。”

    听着赵祯的吹捧,宋煊哈哈笑了几声: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祯眼睛都亮了,虽说他早有准备宋煊出口成章的,可是未曾想到这就亲身遇到了。

    “好一个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祯坐在椅子上,兴奋的都有些要蹦起来:

    “十二哥的文采,我是佩服的。”

    宋煊也觉得赵祯挺平民的印象,没有张嘴闭嘴说朕之类的。

    如今的宋廷统治者虽然没有喊出与士大夫共天下的话,但是士大夫们参政的热情极高。

    因为在经历过五代十国的战乱后,士大夫群体对于国家治理观念有了很大的改观。

    那便是国家和平的维护不仅是要依靠统治者,他们这个阶层也有着极大的责任。

    张方平后期编纂的《乐全集》,说皇帝与士大夫事动静休戚,义尤一体的。

    宰相的权力虽然不如前代,但是行政权在宰相手中,皇帝也不能随意侵犯宰相的行政权。

    同时宰相也不能剥夺皇帝的立法和决策权。

    大家相互制衡。

    甚至皇帝向天下发诏敕上必须要有宰相的副署号令,没有得到宰相的同意皇帝是无法向地方下发诏敕。

    因此大宋宰相能过问皇帝下发的一切事务。

    “官家,诗词不过是小道尔。”

    宋煊随即摆摆手:

    “这些不过是扬名的东西,今后我若是为官,还是要以造福百姓、报效官家为主,要不然当官也就没什么意思了。”

    赵祯倒是没有觉得宋煊言语冒犯。

    他宋十二说诗词是小道这个事,那不是狂妄,完全是够格的。

    毕竟早就证明了自己在诗词上的造诣。

    洛阳的事情,赵祯也是了解的。

    甚至还专门写信去问了钱惟演。

    钱惟演在书信当中详细描述了当日宴会上的盛况。

    可惜此等情况,怕是很难重现了。

    “嗯。”

    赵祯连连点头,随即又问道:

    “十二哥的策论写的真好,你也是这样想的?”

    宋煊瞥了一眼屋内的侍立的其余人,没接茬,只是开口道:

    “官家,能否让人去泡壶茶来喝,一直都没有喝水,口渴的很。”

    赵祯当即让梁怀吉出去准备茶水。

    宋煊站起身来走了两步,瞧着他把门带上了,随即才重新坐下来。

    “官家是想要听真话,还是假话?”

    “嗯?”

    赵祯一时间有些发懵:“十二哥是什么意思?”

    “就是字面意思。”

    赵祯瞧着宋煊在哪里摆弄着毛笔,又瞧着他方才起身想要关门的意图,随即也压低声音:

    “此处只有你我两个人,十二哥还是说真话吧。”

    “我写的策论就是个屁。”宋煊盯着赵祯道:

    “就是说的天花乱坠,可实际上一点用都没有!”

    无论是母后,亦或者是刘筠等大儒,那些不服气的贡士,以及赵祯自己都觉得宋煊写的好。

    可是在宋煊眼里,足可以问鼎状元的策论竟然全都是屁话。

    这未免也忒狂妄了些。

    但是赵祯知道宋煊绝不会随意开口,那么贬低自己能得状元的策论。

    “还望十二哥能够解释一下。”

    “官家,你觉得天下是你作为皇帝发一道诏令,宰相以及下面的大臣都会如实执行吗?”

    “没有宰相的同意,我下发的这道诏令是不做数的。”

    “嘶。”

    宋煊知道宋朝宰相的权力不小,但是没想到还是挺大的。

    “那就更难了。”

    宋煊笑了笑:“陛下久在皇宫之内,不知道外面民生有多艰难。”

    “民生艰难?”

    赵祯看奏疏这两年也没闹灾,百姓生活的挺好的。

    “我在老家虽说没见过易子而食,但是吃死去人的肉这事我见过,同样也见过赌坊一夜输上千贯,当然了,在东京根本就算不得了什么。”

    赵祯确信宋煊没有认出自己,因为吃死人肉这件事,他也见过。

    东京城地下无有洞实在是够乱的,而且因为地震,当年太宗皇帝派人疏通过的水道也坍塌,或者跟前朝的街道勾连起来了。

    总之就是迷宫似的。

    至于在东京城的赌坊一夜输千贯,当真算不得什么。

    赵祯自己拿出五万贯去押宝宋煊中会元,从五万变成十万了呢。

    “所以我说金石之政,那就是屁话。”

    “如今大宋穷的穷死,富的流油。”

    宋煊指了指西北方向:

    “连太祖皇帝起家的归德军都过的跟乞丐似的,那点俸禄根本就养不活一家老小,北方以及西北边境上的士卒,我并不觉得会好过。”

    “他们连家小都吃不饱穿不暖,指望他们在疆场上为大宋效力,我觉得还是有些痴人说梦的。”

    赵祯双手按着桌子,归德军的事他可以肯定宋煊是对的。

    厢军的待遇本就一般。

    至于边境上有士卒吃发霉的米,这件事他也有过耳闻。

    但是在宰相看来,并不算什么大事。

    至少两国签订了澶渊之盟,大辽虽然时不时的口嗨,但还是遵守的。

    “还有各种各样的官员,朝廷每年支出的俸禄就不少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