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6章 吃天赋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
    第46章 吃天赋的 (第1/3页)

    一听宋煊回来了。

    屋子里的人全都变得激动起来。

    陶宏等人连忙迎过来,笑嘻嘻的瞧着宋煊。

    这还是他们从东京城一块逃出来,分别最长时间呢。

    但是谁也不担心宋煊的安全,除了有王珪这个保镖外,宋煊自己更是实力强横。

    唯一需要注意的便是在路上遇到什么摊子,容易被下了蒙汗药之类的。

    其余的山匪恶霸,没被宋煊顺手收拾了,算他们走运。

    “接着。”

    宋煊把自己的包裹扔给陶宏:

    “给兄弟们带了点洛阳的土特产,好在应该没怎么坏呢。”

    如今的天气倒不像之前那么闷热呢。

    早晚已经开始凉了。

    陶宏等人嘿嘿笑着。

    虽然他们现在不缺钱,但是宋煊出门一趟,便是想着大家伙,心里热乎的很。

    几个人过来询问洛阳城有什么好玩的没,让王珪跟你们说。

    “行了,别戳着了,我先去洗个澡,那两个是来应天书院学习的给安排住下,这个两个是新收的保镖,也给安排住下。”

    “好。”

    陶宏打量了一下眼前的四个陌生面孔。

    估摸那两个学子应该是有点本事的,要不然十二哥儿不会施以援手,还把他们领应天书院来。

    否则随便帮了就帮了,没必要再徒增麻烦。

    至于另外两个保镖,一个傻大个子,这身条穿盔甲应该不亏。

    陶宏知道宋煊想要去西北建功的事,所以会有意培养一些军士,待到他将来调用。

    另外一个人面上表现的很是无所谓,但透露出来的神色是畏畏缩缩的,不好判断有什么本事。

    陶宏随即带着四个人去安排一二。

    鱼周询当即说道:

    “十二哥儿,我俩可以直接前往应天书院。”

    “别急,先在我家住下几日,去书院也得梳洗一阵,浑身上下全都是酸味,去熏夫子们去吗?”

    宋煊一把拉住鱼周询:

    “反正你们也需要人去引荐,容我喘口气,再办这事。”

    鱼周询见宋煊如此热情,也不多说什么。

    反倒是几个人围着王珪牵回来的高头大马十分欣喜。

    毕竟如此雄壮的马匹,在这宋城当真是少见啊!

    像宋煊那样养头驴的都是少数人。

    王珪脸上带着得意之色,他在洛阳的时候,经过司马家的介绍,已经找师傅学会了基本的骑乘。

    就是熟练度还需要继续累积。

    宋煊先去洗漱一番,这才敞怀坐在躺椅上,回忆着洛阳的时光。

    这次游学,时间不长,但是也给了他一些不同的视角,看看大宋其他地方。

    总而言之,沿着河流这条路上,还是十分的繁荣的。

    ……

    宋煊回来的消息在平静的宋城投下了一颗石子,倒是没怎么引起太大的波澜。

    但是晏殊却是收到了钱惟演的回信。

    他在心中把宋煊好一阵夸奖。

    无论是待人接物,亦或者是诗赋才华,甚至在断案上也有一定的手腕,将来为官定然能够做出一番大事业来。

    晏殊对于钱惟演的吹捧并不在意。

    他早就清楚的知道宋煊的本事。

    用得着你专门来说?

    他宋十二要是没本事,我能给你写信,让你在洛阳给他制造一下扬名的场地。

    如今宋煊匆匆回来,正是晏殊所希望的。

    宋煊游学认识些人,扬扬名就够了。

    晏殊认为宋煊的重心应该放在科举考试上。

    接下来是会非常激烈的省元争夺,以及更加重要的状元争夺。

    这两次考试间隔的时间不会太长。

    留给宋煊温习功课的时间也不会太多。

    所以晏殊希望宋煊能够多多温习功课,如此才能有更大的机会去达成连中三元这个宏伟的目标。

    故而洛阳学子因为宋煊名声大噪,而扰的他赶快回来,晏殊所极为高兴的。

    宋煊早点踏入官场历练,将来也能更早点进入朝廷中枢。

    说不准将来他们二人还能合力为大宋的强盛而添砖加瓦的。

    再瞧瞧钱惟演特意说的案子的事。

    宋事儿不过是仔细阅读卷宗,就能找出那么多的疑点。

    那就只能说明下面的官员,并没有用心去做事!

    河南府知府刘烨心中有疑问,但也无动于衷,可也对待下属过于相信了。

    要不是那个老和尚前来求情,这件事十有八九便是冤假错案。

    真不知道刘烨有没有处置他?

    想到这里,晏殊撇撇嘴。

    若是大宋的官员都用点心,这种事完全可以避免,也用不着宋煊去当那个火眼金睛之人。

    大宋的官员越来越多,但是质量却是越来越差。

    尤其是下面的知县,是代表官家治理四方。

    他如此糊涂去断案,那些受了冤屈的百姓,可不单单会赖这些官员。

    更是会怨恨皇帝!

    若不是皇帝的任命,他如何会来这里当官?

    最终祸害的是大宋江山。

    所以晏殊才会想要力挺范仲淹搞新应天书院。

    无论是招生不拘泥于本地学子,校训也要改了。

    全都是在埋下种子,以待将来能够开花结果。

    宋煊这颗好苗子,是晏殊自己率先发现的。

    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