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8章 相爷在位(一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8章 相爷在位(一更) (第3/3页)

    近日竟然做出此等恶事,真以为天下都姓窦了吗?

    于是在上朝之前,众人都已经打好了腹稿。

    此时的仁宗皇帝端坐在皇帝宝座上,但主事的还是他的母亲刘太后。

    至今他都认为自己的亲娘就是她。

    不得不说仁宗皇帝还是仁慈,他祖上让宰相站着说话加强皇权,但是几个宰相年岁大了,他特意赐座让几个老头坐着。

    随着一些事情的议政结束,倒是有人把窦臭写的弹劾奏折交了上来。

    窦臭不仅把宋煊打成十恶不赦之人,又连带着批评晏殊与范仲淹。

    听得刘太后心中极为诧异,应天府学子这是要造反了吗?

    但是她到底是经历过朝堂党争,且矫诏利用丁谓干掉寇准,随后又铲除了想要弄权的丁谓,甚至想要宰了他,但是在一帮臣子的劝导下,才把丁谓发配到崖州去等死了。

    刘太后作为大宋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太后,政治斗争经验丰富。

    故而没有率先发表意见,也没有听信窦臭的一面之词,而是让几个宰相先发表意见。

    张知白第一个提出反对的意见,窦元宾完全是夸大事实,意欲何为?

    几人也是赞同张知白的话。

    轮到王曾说话时。

    他顺势就把手中的奏章交了上去,是应天府知府晏殊上的奏章。

    刘太后微微抬头,她着实没想到晏殊竟然会主动上奏章。

    难不成他想通了,要低头回来?

    怀着这样的心思,刘太后便让人把奏章念了念。

    可是开口第一句就是弹劾翰林学士窦元宾,紧接着便把事情经过全都说了出来,听得众人一阵皱眉头。

    尤其是窦臭说什么他说的话便是大宋律法。

    饶是他们这些当朝宰相都不敢口出狂言,此人真是狂的没边了,才会引起学子们的公愤。

    上一次学子拿书本砸的还是宰相呢。

    刘太后听完后也觉得十分恼火,这个窦臭实在是太不像话了。

    官府还没有找到凶手,他就把凶手定为一个普通学子头上,就是因为他仗义执言怼了他的好儿子。

    当真是岂有此理!

    刘娥本就是出身民间,尽管在大宋政坛上有所表现,可骨子里也是有些看不得官员欺辱百姓的。

    至于其中王神医的儿子说要讲究个人卫生不容易生病的理论,全都被众人给略过去了。

    大家都是讲究人,不像窦臭那般。

    二人写在奏章的话,还是晏殊的更具有条理性,不像窦臭什么都没有,就喊打喊杀之类的。

    可是没等她言语,已经进入青春期的宋仁宗忍不住开口:

    “他窦元宾竟然不问青红皂白的仗势欺人,对得起朕给他的俸禄吗?”

    他深知读书人是国家的根本,此事若是不好好处理,大宋还有未来吗?

    天子一开口,这事就定了性。

    “官家说的在理。”王曾立即跟上:

    “应该派遣臣子下去调查一番,若事情经过完全属实,臣请求罢免窦元宾的官职。”

    众人都相信晏殊的人品不会公然作假,但该走的程序还是要走的。

    刘太后并没有反驳,而是询问在场的几个宰相意见。

    曹利用虽然看不上王曾,但是对晏殊极度有好感。

    他们二人同朝为官多年,此时自是第一个响应。

    张仕逊、鲁宗道、张知白都没有反对。

    王钦若也是点头默认,就当是给儿子的病情舒缓身心了。

    至于收窦臭当狗,一点也不着急,总得等窦臭走投无路再说。

    倒是吕夷简主动开口道:

    “既然晏知府觉得这个宋煊学子有才,不如把他的策论与我等看一看。”

    “可。”

    刘太后应了一声后,便有人把宋煊的策论交给吕夷简。

    至于晏殊所说的诗词交给另外的宰相们去观看。

    王钦若眼睛一亮,指着纸张:

    “此子的诗词写的倒是有一套,让人眼前一亮,小小年纪还懂得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曾过来瞧了瞧:

    “我倒是觉得那一句之师,颇有意境,能让同叔吃了瘪,哈哈哈。”

    几个宰相打趣着一字之师。

    坐在皇位上的赵祯,心里念着宋煊这个名字,倒是没听过。

    他只记得有一个说老家是应天府的叫宋温暖的孩童。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