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章 落榜生的聚会(一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6章 落榜生的聚会(一更) (第2/3页)

西路,盖《禹贡》扬州之域,当牵牛须女之分,东限七闽,西略下口,南抵大庾,北际大江。川泽沃衍,有水物之饶。永嘉东迁,衣冠多所萃止。

    其后文物颇盛,而茗荈、冶铸、金帛、秔稻之利,岁给县官用度,盖半天下之入焉。”

    包拯给江西一顿夸后:“最重要的是那里考取进士数量名列前茅。”

    大宋许多学子游学的首选地方也有江西。

    毕竟晏殊是此时作为江西人的代表。

    而后晏几道、欧阳修、王安石、曾巩,黄庭坚都将江西士大夫这块招牌打扮的分外亮。

    张方平也接过话茬:

    “我倒是在同一个考场接触了江西学子,姓曾,叫曾易友,学问不错。”

    “我那个考场竟然还有豫章大家黄中理的儿子,他因为宋祁、宋痒两兄弟高中名声大噪,开创的书院也有很多学子去学,我有些不理解他儿子为何来考取应天府书院。”

    包拯也把自己遇到的江西人说了出来。

    黄中理是黄庭坚的祖父,自己创办书院,富二代出身。

    他把万金财富都化为书院,名声响彻当地。

    不仅培养自己家族的孩子,还培养周遭学子。

    宋煊点点头。

    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也是江西人。

    不知道与方平同考场的那个姓曾的有没有关系。

    毕竟曾巩祖父辈开始,家里中进士的就不在少数。

    因为嘉佑二年那场考试,不仅仅是苏轼兄弟俩同时中榜传为佳话。

    曾家三兄弟加堂弟以及两个妹夫也一起进士及第了。

    黄家本来是八进士,为了凑十全十美,而黄庭坚他祖父两兄弟快六十岁也是跟苏轼等人同榜中了进士。

    在此之后,双井十龙已然响彻江西,就黄中理哥俩十三个孩子,十个人都是进士。

    “天下善于读书之人何其多也。”宋煊放下手中的酒杯:

    “可惜为官后,碌碌无为者也多矣。”

    “十二郎是在担忧考不上书院?”

    包拯觉得宋煊不该如此没有自信啊。

    宋煊哂然一笑:“俺觉得考上自己书院没什么太大的问题,估摸排名也不会靠前。”

    他一直都收着写呢。

    努力装作保守派的思路,料想范仲淹不会罢黜自己的。

    “十二哥若是考不上书院,那谁还能考得上?”

    苏洵却是不以为意,旁人再厉害,能厉害过我的好大哥!

    “哈哈哈。”宋煊拍了拍苏洵的肩膀:

    “俺的意思是,正是需要俺们几个去当官,造福百姓啊!”

    众人一阵大笑,连包拯也嘴角带上一些无奈的笑。

    其实读书说白了,就是官场的敲门砖。

    十二他总是说的如此直白!

    今后当了官,那大家的身份就不一样了。

    宋煊倒是没有端着,直接把一桶啤酒都拿出来,让大家敞开了喝,今后痛饮的机会可不会多。

    与此同时,庆楼内。

    四十岁第四次落榜的柳三变正在喝着闷酒,他是因为落榜愤而离京的,与情人虫娘离别创作的雨霖铃·寒蝉凄切誉满东京。

    但无法改变他无法中榜的落寞结局,他并不想要这样。

    甚至柳三变连他哥那样依靠蹴鞠踢的好,去巴结宰相丁谓的机会都没有。

    当然这也不是柳三变第一次与虫娘分手,他第二次落榜后,两人就出现了极大的裂痕。

    反正每一次柳永做个诗词,虫娘的身价以及买卖就红火起来了。

    柳三变仕途失意,一生蹉跎,自称白衣卿相,其实他内心是非常渴望“上岸”的。

    直到多年后仁宗皇帝亲政关注了落榜生这一“团体”,他与他哥才借着恩科上岸,自此改名柳永。

    “仲方,既然考试完了,咱们两个可得痛痛快快喝上一场。”

    石延年豪气招手,让酒博士先上两坛子好酒。

    酒博士一瞧又是大客户来了,今日的光是卖酒的提成就够多了,连忙搬酒坛子过来伺候局。

    石延年往旁边一坐,就看见独自喝酒的柳三变,感觉有些面熟,遂热情道:

    “这位兄台看着好生面熟,不如一起饮酒。”

    “确实是有些面熟。”

    柳三变自不是迂腐之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