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1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31章 (第3/3页)

狼群。

    这些狼群在见到大队人马之后,只是探望了两眼,便嗷呜嗷呜的离开。

    武关道的修建是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的。

    原本这里仅仅是乡间小路,是居住在上雒和蓝田的乡民一代代探索之后人为走出来的一条山路。

    山路的形成也是最适合的小路。

    而在武关的军事地位上升之后,又修建了大路。

    而在秦国一统天下之后,这才正式的确定了武关道。

    可以清楚的看到。

    峣武道开山裂地之痕迹。

    就在崇山峻岭之中,一条堪称是奇迹般的道路屹立。

    成为一条畅通无阻的进山之路。

    而随着前行。

    渐渐的。

    视野开阔了下来。

    若不探索。

    谁能想到。

    就在崇山峻岭之内,还有一处如世外桃源的商洛盆地。

    而随着绕开最后一道山峰,前方的视野豁然开朗。

    一望无际的。

    便是在无边平原之上密密麻麻的种地的乡民。

    经过无数年的开垦,许多的田地已经开辟到了山脚下,若不是武关道的存在,连武关道都要变成农田。

    而武关道。

    堪称是一条横陈的跨平原之路。

    到了上雒,武关道不再沿着山边而行,而是直接横穿了上万亩的平原,直接抵达上雒城外拐了一个弯,并经过上雒进入商城。

    站在入口。

    便足以震悍非凡。

    “古时今时未来,皆有不同啊!”

    嬴城放慢速度的发出悠悠的感慨。

    甚至脑海之中已经出现了一个相对的概念。

    这条路。

    包括路面,路基,路边,路渠,横跨三十丈,一路所过侵占了一万七千亩良田,历时三年,动用劳力三十七万。

    无论是人力还是武力,放在他穿越前的年代,都是一项耗资千亿级的浩瀚工程。

    然而。

    这大概就是一个大一统帝国的调度能力。

    修建武关道的时候。

    无条件征田,无条件征劳力,不计刑徒伤亡,这才硬生生从近乎看不到平坦之路的崇山峻岭之内,修建出来了这一条堪称是天路的路。

    要想富,先修路。

    这句话的正确性是不容争议的。

    上雒因为武关道的存在,内外皆通,堪称是富足典范。

    这个地方无论是军事地位还是地理位置,都无比的重要。

    “哗啦啦!”

    阵阵清爽的水流扑面而来,这大概就是大自然对山野的回馈,一条穿山而来的瀑布就坐落在了峣武道右侧,拍打着一处悬崖,滚滚而下,在下方形成了一座舒缓的水潭。

    仅仅是一瞬间。

    水潭里面的水就变得无比的舒缓,在一处布满了石墩的地方越过,缓缓的向着前方平坦的地面漫延而去。

    而此时,秦岭之内已经绿荫成片,万物常绿,随着太阳普照大地,地气升腾而上,乡民又在田地中走动。

    远远的看去。

    堪称是一副神仙画卷。

    嬴城一点也不敢小觑这一副自然画面。

    并不是这里有什么凶险。

    而是这商洛之地,如果经营的好,便是第二个关中平原,且其拥有独特的地理优势,经济总量甚至要超过咸阳。

    当然。

    这也是因为就目前而言,大秦需要的发展之路,是优先内地而后沿海,这个时候去重力发展沿海地区,那对大秦来说,完全是取死之路。

    也因此。

    通往陇西的汧县,西方道是重中之重,汧县将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中转站。

    通往巴蜀之地的四道,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四道翻山越岭越秦岭通汉中,通秦栈道,越过大巴山,汉中将作为重要的中转站。

    通往济北的崤函道,通往南阳的峣武道。

    必然所形成的局面是条条大路通咸阳,并形成诸多中转站供应咸阳的经济战略。

    而这。

    也必然是形成由内向外,并形成重点粮食产出地的开发战略。

    这其中。

    峣武道将是向南归的南阳,长江中下游,江东,岭南四地的核心中转地。

    如果天下稳定,解决了秦朝最紧要的存续问题。

    京杭大运河是一定要修建的。

    只有将京杭大运河修建完成,才能彻底的连通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海河五条水系,彻底的打通南北水运。

    当然。

    现在。

    “下官上雒县县丞秦风,拜见监国!”

    嬴城没有走两步,一行上雒县官员就蜂拥而来迎接。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