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9章 《礼书》大秦的礼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49章 《礼书》大秦的礼书 (第3/3页)

    “太片面了,太片面了,初次见到这二十字,我才深觉,儒家之礼,竟然是那么的片面!”

    “而这,才是真正的礼!”

    张良轻语,身为儒家学士数一数二的首领,论知识的渊博程度,无人出他左右。

    不要说儒家各类经典,就算是天下各类经典,如管子,道德经这样的着作,他都是熟读在心。

    可正是如此。

    此时看到这二十礼,却让他有恍然顿悟般感觉。

    仿佛……这二十礼,才是真正的天下之礼。

    “天,人间祸福的主宰,自然的支配者,天法自然,福泽众生,天地日月交换,昼夜之分,四季交替,应敬畏,此中有神鬼,应敬畏,此中有风雨雷电,应敬畏,此中有祭祀,应敬畏,此中人死后升天,应敬畏,此中先祖有灵,应以敬畏,诸如此类种种,应敬畏。”

    “地,五谷六畜,生养于地,众生生灵,生养于地,厚德以载物,应敬畏,此中有乾坤万物,应敬畏,此中有山川江河,应敬畏,此中有林木滩涂,应敬畏,此中有风水阴阳,应敬畏,诸如此类种种,应敬畏。”

    “君,自伏羲女娲始,华夏之民以炎黄子孙而居,经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明君,至始皇而为帝,万世而传,自茹毛饮血的莽荒时代至华夏文明乃至人类文明,自我华夏而开始,尊君王为华夏族长,在华夏族长的带领下华夏文明走过以石为器,衣不蔽体,钻木取火,刀耕火种的时代,走过了夏礼、天礼、制礼、乱礼的时代,终在始皇帝之时,统一华夏,为华夏族长,以为天下之人共同尊敬的君王,在君王的带领下,必定会再走过万世乃至万万世,令我华夏子民过上更好的生活,令我华夏文明走向更遥远的地方。”

    “亲,自华夏大地夫妇之伦未定,父未可知,大率老、壮、幼三辈,母子亲密,为母系之世;自华夏大地女子入居男子耕作,组织以男子为主,父子亲密,为父系之世;自男子为主,一族之组织,血缘之亲密,分远近亲疏,为族系之世;通有始祖,始祖之之后高曾祖及祖父及父身及众子及众孙及玄曾,是有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爹娘舅舅母,兄弟姐妹,子女侄侄女,此为父子孙,父族,母族,妻族,宗族同宗为亲,亲而为族。”

    “师,传道授业解惑为师,人并非生来知之,如何没有疑惑,有疑惑就要跟着老师学习,老师应该为学生解答疑惑,学生不应该因为远近亲疏而挑选师父,老师不应该因为远近亲疏而挑选学生;三个不同职业的人在一起,所擅长不一样,其中擅长者便可以为师;学生请教老师问题,老师解答,学生有收获,便有学生和老师,学生就要和尊敬自己的长辈一样尊敬老师,老师就要像疼爱儿女一样疼爱学生。”

    “仁,以仁慈之心待人待物,……

    诵读着浩瀚的二十礼总领。

    张良犹如打开了一扇大门一样。

    明白了礼究竟是怎样的礼。

    二十礼。

    没有广泛的概括。

    而是将二十个字拆开全部进行了解读。

    怎样的行为举止是在‘仁’的范畴,怎样的行为是在‘义’的范畴。

    逐字逐句的解释了一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彩,彩,彩!”

    张良忍不住的一连三声喝彩,发自肺腑的涌出。

    礼记,周礼,孟子,仪礼等诸多传世礼作,都有关于礼的解释。

    可是。

    没有一部关于礼的书籍,将天下之礼讲的如此清楚透彻,讲的如此明白。

    再一次。

    张良抬头看向稳稳坐着的嬴城。

    心底掀起了惊涛骇浪。

    他现在终于明白,面对众多儒生,农生,法生们复杂的思想,嬴城自始至终的澹定,究竟来自于哪里。

    礼书!

    是的,礼书!

    这本书,总结了夏礼,殷礼,周礼,儒礼,法礼等近乎所有礼的内容,经此以二十礼为核心,将整个天下礼学阐述其中。

    更重要的是。

    这礼书,并非束之高阁之物。

    而是真正的通俗易懂,便于流通在现今所有层次内,非一家一族盛行,是真正可通行天下之物。

    这,才是真正的底气所在啊。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